三十余年办起两个展馆 “草根”林高月有个心愿

2024-04-21 10:32

  展馆一角。

  林高月在民俗物件收藏之路上已经跋涉了三十余年。 李士明 摄

  林高月的部分民俗藏品。

  温州网讯 近日,坐落于苍南县灵溪镇余桥社区的民俗馆正式对外开放。

  展馆展出1000多件具有浙南风土人情的民俗物品,展现了民俗文化的特色和历史底蕴。

  林高月是展品的收藏者,亦是民俗馆的负责人。三十余年来,林高月经行于民俗物件收藏的路上,乐此不疲:“我是农民的儿子,虽然我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我非常热爱和敬畏农耕民俗文化。”

  “为老物件‘安’一个家,保留一些文化记忆”

  “这是从江西瑞金买来的土垄碾米机”“这是以前新娘结婚时穿的衣服,头冠上面很精致”“这是碗窑收来的酒壶,上面还有字”“这是清代木制的年糕臼,木制的很稀有,现在外面已经看不到了”……历数展柜里的老物件,林高月的脸上是说不出的满足。

  整个民俗馆共有八个馆,总共收藏了具有浙南风土人情的1000多件民俗物品,通过特色民居建筑、传统服饰、民间工艺、模拟节庆活动场景,生动展示了生产习俗(手工业、商业)、生活习俗、祭祀礼俗、婚庆礼俗、岁时风俗等,诉说着往日的乡愁故事。

  “我发现小时候看见的民俗老物件越来越少,文化记忆也逐渐消失,所以想建一个民俗博物馆,为老物件‘安’一个家,保留一些文化记忆。”林高月说。

  事实上,这是林高月创办的第二个民俗馆。

  早在2017年,林高月便在灵溪桃湖村天福生态园创办了苍南县古月民俗馆。该馆展出几千种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民俗物件,包括新娘坐的轿子、嫁妆、婚床,打水的水车、织布的纺纱机、打稻机、碾米机,甚至有做木的、修篾的、剃头的、做饼的、打鱼的种种工具,再现往昔渔舟晚唱、自耕自织的生产生活面貌。

  “看到这些藏品被展出一直是我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林高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老泪纵横。然而,古月民俗馆的展品只是他收藏的一部分。由于场地有限,还有大量的民俗老物件堆放在家里的仓库中,无法展出。

  “这么多年一直在做民俗收藏,总想把所有的藏品系统地展示出来,也算是给后人留下些文化的东西。”林高月说,这次新展馆的开放,也是为安放在家中多年的剩余藏品找个安身之所。同时,也期待更多人能看见这些物件,记住传统文化。

  “我是怕这个宝贝以后消失,也怕流落到别的省份找不回来,自己会后悔一生”

  林高月钟情于民俗老物件收藏,最早源于早年在福建包工地时的经历。

  上世纪90年代,林高月去福建打工。他常常看见百姓家里有历史特色的民俗老物件被随意焚毁、丢弃,特别心疼。34岁那年,他便下定决心开始搜集这些民俗文物,保存下老祖辈的宝贝。

  因工作需要,林高月经常出差。每到一个地方,他总会到古村或市场转悠。发现造型奇特的旧家具或是工艺精美的瓷碗,他就会买回去。除此之外,他还喜欢收藏不同年代的生产器皿等物件。每一件老物件,他都精挑细选,绕不开“记得住传统文化”“留得住旧时光”这几个字。

  为了辨别这些旧物的价值,林高月还买了书报作参考,并经常外出与人交流。随着收藏古物的兴趣越来越浓,买回来的老物件也越来越多。床底下、衣柜内、屋里的各个角落都摆满了他的“成果”。到了梅雨季节,还要悉数搬出来细细打理,晒晒太阳。

  然而,林高月此举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当时,他做生意没赚多少,还捡这些‘垃圾’回来。我都骂过他很多次了,就是不改。”林高月的老伴对他的行为很不理解。后来,在林高月的坚持下,妻儿便默许不作声。

  多年来,林高月不仅自己收集老物件,也委托他人收集。一听说哪里有民俗老物件他就第一时间去询问、收购。

  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他听说泰顺山里有一台脚踩年糕臼,便前往寻找。时值寒冬,山里结着冰。林高月翻过泰顺几个山头,花了整整五天时间寻找。最后,终于在前山村的一家农户找到了那台脚踩年糕臼,花了一千元购入。山里的天黑得早,五点多就没有车辆往来,林高月一路摸黑,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招待所。“当时手都冻得发紫,路也看不清了,但我心里却很高兴。”回想起那次经历,林高月仍不住地感叹:“我是怕这个宝贝以后消失,也怕流落到别的省份找不回来,自己会后悔一生。”

  “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一定要做好”

  收藏三十余年,大小藏品近万件,能支撑这样庞大的收藏,背后应该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林高月却笑称自己是一个“草根”。

  “我很惭愧啊,县城灵溪房子建两次卖两次,到现在灵溪还没房子。”林高月省吃俭用,可收集这些宝贝却一点都不吝啬。为了有资金去收集这些“宝贝”,林高月不仅花了大部分积蓄,还把县城房子卖了筹集资金。

  “他十几年前便注册办起了珍贵稀有物种合作社,来养他的收藏。”老伴告诉记者,林高月种有100多亩的金丝楠木、海南黄花梨、花梨木、桂花、榕树、枇杷苗等众多名贵物种。平日里,他就是通过出售这些珍稀树种来获取资金。

  “回顾这么多年的收藏生涯,真是热泪盈眶,里面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林高月表示,最初收藏老物件只是个人爱好,但多年来的行走和见闻,让他对这件事有了新的感悟。“其实民俗馆只是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人们来这里能看见发展变迁、民俗文化、历史名人等,让后辈了解当地发展的奋斗史、古物、风俗和精神,但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他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来看看,尤其是一些学校能集体组织学生来参观,将民俗文化纳入课堂;他希望获得一些政策支持,民俗馆旁能配套几十亩良田,让参观者亲自操作农田用具,体验农耕生活;他希望有人和他合作,把民俗馆办得更大、更有档次……

  在民俗路上走了半辈子,林高月有很多收获,也颇有遗憾,可他仍然充满信心和力量。在他心中,民俗就是一生的事业,必须认真去做,也值得为之付出。正如他所言:“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一定要做好。”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

  三十余年办起两个展馆,“草根”林高月的心愿——

  让民俗文化代代相传

  作者:华晓露 李士明 朱建德 朱登辉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