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初动,发声启蛰,是日惊蛰,万物复苏。
惊蛰至,仲春始,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瓯江上开始吹来温柔的风,气温回到18度的温润,淅沥雨水打湿鹿城,轻声推搡催促着——醒一醒。
寒冷冬日过去,这样的苏醒,已经千百次。但仿佛又像经历过漫长的蛰伏,沉睡千年,惺忪醒来,见瓯越向暖,澄澈清明。
阳春时节,1700多年前,这片土地苏醒,陌上杏花开,白鹿衔花穿城过,有了白鹿城。
甲辰年春,温州城里的花儿,也悄然醒来,摇曳生姿,妆点花城,和着万物苏醒。
一
苏醒,为何要从1700多年前说起?
这是天地间的默契,节气最初依据“斗转星移”制定。东晋太宁元年(323年),东南临海的东瓯国,回应天地呼唤,天文映衬地理,将赋予这片土地新的内涵。
这一年,永嘉置郡,郡城选址初拟在瓯江北岸一带。相传,在永嘉郡地方官冥思苦想之际,郭璞避乱客居到此,遂慕名拜聘之,谋定永嘉郡城地址与修建布局。
明嘉靖《温州府志》载:“初谋城于江北,郭璞取土称之,土轻,乃过江登西北一峰(即今郭公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五行水谓东则伏龟潭、西则蜃川浣纱潭、南则雁池、北则潦波潭、中则冰壶潭,因凿小河以通贯之。”
拭去年岁尘埃,春日再访郭公山,山脚的山茶花开得正盛,“东庙、西居、南市、北埠、中子城”的郡城布局石雕,跨越千年岿然不动。
依据地理与天象布局,永嘉郡城按照“连五斗之山、通五行之水、凿二十八宿井”建造。茫茫寥廓,始因一斗悬城,从此醒来,有了山水斗城,有了呦呦鹿鸣,有了一片繁华海上头,有了生动的江山胜览图……
经年流转,一脉千年。2016年,因千年留存的“山水斗城”格局,温州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演绎着鲜活的今天和明天。
星运之势庇佑,在节气轮转里,这片土地活力满溢,一方水土哺育着千万人家。
翁卿仑 摄
二
千年赓续,瓯越乡土活力澎湃,也深藏蛰伏智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蛰”,最初的字形是“虫”字在“执”字内而非下,字面意思为“被控制的虫子”。惊蛰,古称“启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蛰”居避寒。科学的说法是“动物以介于睡觉和冬眠之间的方式越冬”,不仅限于昆虫。山林万物也是,枝叶凋零,以最精简的姿态,度过一年中最冷的冬天。
但一声惊雷,就足以唤醒它们,生命窥见一丝缝隙,便能破土而出!
春日迟迟,经过立春预告,雨水滋润,春雷终于擂响。郭公山上,水杉沧桑挺拔,积攒着能量冒出新绿,而缠绕其上的蕨类,已探出头,绿意盎然;参天的小叶榕,开始添加新一圈年轮;江边杨柳冒出黄绿色嫩芽,毛茸茸的,娇弱又有着强劲的生命张力……只要春雷呼唤,春雨滋养,没有什么能阻挡生命勃发。
图源:温度新闻
四时成岁,万物有常。遵循自然界生灵的规律,蛰,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易经》记载,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抱朴子》说,蛰伏于盛夏,藏华于当春。人生的蛰伏,或是漫长旅途中的停歇,或是激流勇进前的思索,或是困顿迷惑时,换一种站位、换一个角度思量。
我们不妨“蛰一下”,适当停顿,进入心境独守的洞穴,对话自己,潜心蛰伏,让奔波的身体歇一歇,让紧张的思绪静下来,才能寻见困顿和忙碌中所不得见的视角,用洁净平和治愈自身。
蛰,只为积攒好再次出发的力量与勇气。
三
每一次蛰伏,都将换来生命最好的苏醒。
自古以来,“惊蛰”一令,也惊诗思。惊蛰呼春雷望春,“旧雪逐泥沙,新雷发草芽”;惊蛰邀春雨催花,“一宵春雨晴,满地菜花吐”;惊蛰唤来春风十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苏巧将 摄
春天,经过层层酝酿,终于惊喜开场。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一树一树的花,一簇一簇的绿,新生给春天换了新色。
惊蛰时期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烂漫春光,由此次第绽开,且不说温州城区的茶花满城斗艳,还有永嘉陡门梅岙的梅花,乐清清江的桃花李花……百花引蜜,酿成春天最美的一盅酒,清宁香甜,惹人沉醉。
“春雷响,万物长”,天气转暖,雨水渐多,温州山乡的春耕也开始了。阡陌躬耕,辛勤和忙碌,乡野之上,人们在满心期待里再一次全新开场。
而山乡耕耘的新绿里,最讨人喜的,是漫山的新茶。永嘉乌牛早、瑞安清明早、文成贡茶、平阳黄汤……在草木之间,凝成茶香飘远。“浙江的春天,是从一杯温州早茶开始的”。
苏巧将 摄
从城市到乡野,从山乡再到城市,都在一声惊雷中苏醒。千年古城再“强城”,向着年轻时尚再出发;从沿袭恢弘时代发展脉络,到细微的草木寸生寸长,都充满欢喜。
万物厚积薄发,从惊蛰开始。
一声惊雷起,春风十万里。是日惊蛰,从此刻起,生命的寒冬已经过去,生活的春天已经来临。每一朵花开的柔软,每一树新绿的生机,都值得我们去拥抱,去热爱,去欢天喜地。
人生一路繁花,惊蛰,一场苏醒,此时,我们已经没有理由不再绽放!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惊蛰,蓄势而动
作者:金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