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大搬迁,串联新场景 二十年实现下山安居梦

温州网2023-12-26 09:47

在台边村的甬泰竹业生产车间里,工人在劳作。下山搬迁而来的当地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的企业就业。 

司前镇中心幼儿园,孩子们在玩畲族特色游戏。

  温州网讯 司前畲族镇,地处泰顺县北部山区,是浙江省18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全镇人口1.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3000人。回首20年前,当地不少山民依然饱受交通不便与贫穷之苦。

  2003年,为持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司前镇获批启动了将峰门、黄桥、竹里三个乡整乡搬迁至司前镇的“一镇带三乡”工程。

  2003年12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司前畲族镇峰门整乡异地搬迁脱贫点,围绕下山搬迁和脱贫致富,作出“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重要指示。

  20年来,沿着“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指引的方向,司前镇从最初的下山脱贫到生态搬迁,再到如今迭代升级的共富搬迁,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

  近日,记者多次走进司前畲族镇,对下山后的百姓如何“富得起”,有了更多直观感受。

  峰门新村,位于该镇生态大搬迁集聚区。走进位于该村的司前畲族风情园,现代化小区干净整洁,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附近还有加油站、超市、创业园。

  自2015年起,峰门新村陆续开出了10余家来料加工点,让该村村民得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现今,原峰门村95%以上人口实现下山安居,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4000元增长到如今的28000元。12月初,峰门新村的养老驿站正式对外开放。该村的老人,也如许多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了每日在村居食堂用餐的福利。

  “一老一小”是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的话题。该镇中心幼儿园,是泰顺首家乡镇公办幼儿园,早在2012年就开园了,来上学的小朋友,大部分为下山搬迁百姓的子女。该幼儿园如今为省一级幼儿园,且在教学中充分融入了当地畲族特色。

  除了来料加工,近年来,司前镇下山搬迁的共富模式中,还有许多“富得起”的创业与就业方式。

  2018年,台边村入驻了温州甬泰竹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依托司前畲族镇及周边丰富的竹木资源,采用现代化生产线进行开发建设,并通过村集体入股和“工坊+基地+农户”的共建共享合作模式,与镇域12个村签订保底收益入股协议,与6个竹子主产村的种植大户签订“保护价统购”协议,带动12个村集体新增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带动300多户竹农同步增收2万元以上,为周边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400余个。

  位于台边村的泰顺县农晅农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梅干菜,如今企业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该企业主陈启平在自己种植芥菜的同时,还通过多个渠道和周边农户达成合作,几年下来,合作农户已经增加到300多户。下山搬迁的农户,利用秋收之后的闲田种植芥菜,每亩可增加4000元到5000元的收入。

  原峰门乡徐宅村的下山搬迁户严立超,成了司前“甜蜜”共富事业的带头人。2009年,他牵头成立了泰顺县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132名成员均为下山搬迁户。如今该合作社已成为国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规模中蜂养殖基地21个、中蜂近7000箱,年产值达2000万元,养殖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该合作社建立的“百花甜蜜”共富工坊,通过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带动镇域12个村400多户农户集中发展中峰养殖。

  2021年,“大搬迁”发源地的司前畲族镇作为全省唯一的乡镇,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下山搬迁后,山上的山林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好保护与修复,如今该镇已是“生态天堂”。

  依托生态大搬迁,该镇构建起一套“绿水青山”生态保护体系和生态经济体系,逐步形成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绿水青山”的美景、独特的畲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司前镇左溪村以此为依托,发展出了隐南山等精品民宿25家,不少下山搬迁的村民,便通过开设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增收致富。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共富大搬迁 串联新场景 二十年实现下山安居梦

  翁卿仑 昭普 赵用 摄影报道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