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博会 为何那么红?

温州网2023-10-29 09:17

文成馆前市民着古装拍照。刘伟 摄

温州城市书展区人气满满。 刘伟 蒋文广 摄

传统表演。刘伟 蒋文广 摄

各地美食摊位前人头攒动。 刘伟 蒋文广 摄

众多市民参观打卡。刘伟 蒋文广 摄

温州网讯  十年文博,许多人“走红”了,许多展位变成了“网红”打卡点,许多工艺美术品类深受大众喜爱,生机勃勃的文化产业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

永嘉瓯窑小镇的瓯忆瓯窑研发设计中心、温州汉臣陶艺文化有限公司、苍南海西陶瓷美术馆馆长杨学棒……十年间,有些企业和人借助温州文博会这一平台,让坚守的技艺和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声名鹊起。

鹿城馆的老城记忆唤醒许多人的绵长记忆、文成馆的武侠山水让人仿佛置身电影场景、城市书展中用书搭建的船文化味十足,别具风情的展台人气满满,成为热门打卡点。

今年5月,温州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称号,成为继潮州、泉州之后,全国第三座获此殊荣的城市。本次温州文博会主打“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的3号馆亮点纷呈,大师作品深受市民喜爱。

“红”透文博,声动瓯越。

走红

借文博会平台出圈

温州汉臣陶艺文化有限公司在温州文博会交流技艺,他们成功复原了温州断烧千年的瓯窑青瓷,赋予作品独一无二的表现力。从这里他们对接市场,将展会化作新品发布会,广交天下客商,将销售额翻了两番多。负责人娄林峰说:“与温州文博会十年相随,共同成长,我们共同见证的是温州文化产业的崛起。”

温州木主木雕有限公司以文博会为窗口,将文化元素、地域元素与传统木雕相结合,不断雕琢文创新品。连年参展,连年成为展会上的热点——一届展会达成交易额超百万元、4天拿下400多个意向订单……负责人叶柱说:“不断刷新的业绩,是市场给予我们最大的掌声。”

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专注于蓝夹缬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十余年如一日地挖掘和恢复失传800余年的传统工艺。借助温州文博会这个舞台,他们的粉丝从寥寥无几变成了超5万人,产品从展示奖变成创意金奖,年产值更是当年的十倍以上……馆长王河生说:“在这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文博十年,一路沉淀与激荡。参展的一些人,红了。

2017温州文博会上,瓯忆创始人姜立秋怀揣着复兴瓯窑的梦想首次参加温州文博会,他们设计研发的作品《荈赋》获文化创意金奖,主会场的永嘉瓯忆瓯窑体验馆获优秀展示奖。两份沉甸甸的奖项为瓯忆的文博之路打开了一扇门。

2020温州文博会上,一派古风的永嘉馆成为“网红”打卡点,宋徽宗的《听琴图》在庭院中被实景还原。其中,身着宋代裙装的“侍女”表演了乌牛早茶点茶、插花。他们所用的茶道器具,是瓯忆研发的北宋国宝级经典瓯窑执壶衍生品和新瓯窑茶器。

2022温州文博会上,瓯忆以“向经典缥瓷致敬 创瓯窑产业振兴”为题,携数件曾获国家级大奖的精品瓯窑亮相,并首次展出瓯窑瓷板画,收获一片掌声。

渐渐地,瓯忆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浙江省唯一一家瓯窑非遗工坊,被评为浙江省非遗体验基地及浙江省乡村博物馆示范点。近年来,瓯忆致力于“非遗+”,与平阳漆器、老酒汗等深度融合。今年,瓯忆和平阳漆器融合拓展出匠心非遗版块,开发了300多项课程,仅“当瓯窑素胎遇见漂流漆”在小红书上的点击量就达300多万。

短短6年间,瓯忆瓯窑研发设计中心追寻“瓯窑”的记忆,传承古老的文化,以温州文博会为平台,实现了千年瓯窑文化与现代市场完美对接。一件件创新作品,将古代经典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复兴古老传承,将瓯窑变成如同鞋服一般的大产业,这是我们与温州文博会共同的梦想。”在姜立秋看来,非遗要做大做强就要跨界融合,做好“非遗+”,真正做到共建、共享、共富裕。

事实上,远不止瓯忆,还有很多文化企业和个人借温州文博会走红,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名度,更多的是自身对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网红

千年商港多元可亲

运用数字技术、文化创意赋能千年瓯越文化,精心打造“海丝古港·宋韵风华”主题展,鹿城馆凭借独特的魅力惊艳全馆,成为网红打卡点。

馆外“海丝古港·宋韵风华”几个大字所在的古城墙前挤满了拍照的人。有的身着古装手持面扇,有的身着旗袍含羞而笑,好不欢乐。“属于我那个年代的古港古城墙记忆,再次被唤起了。”年过七旬的王桂香带着孙女来打卡,一面古城墙令她的内心泛起涟漪。

“快看,它在动!”馆内,温州市瓯悦艺术创意公司创作的瓯塑《千年商港》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大家紧紧挨着碎步移动,目不转睛地盯着作品。该作品采用瓯塑技艺和AI技术活化瓯塑,并配上语音,人物“画中走”,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一片繁华海上头”海丝港口的贸易盛况。

文成馆围绕“来文成过把‘影’”主题,以明朝军师刘伯温的故事为背景,以百丈漈与国潮场景为核心点,搭建瀑布山水,还原武侠古装、电影产业等场景,通过“情境+场景化”的沉浸式展示和影视剧、短视频拍摄互动体验,展现文成“刘伯温故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推介文成县文旅融合和影视产业的发展态势及成果,参观者纷纷驻足打卡、留念。

“一开展就陆续有人来这里拍照,到现在都没有停过。”该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化妆到道具挑选,每个环节都排着队,人气爆满。

市民陈建冠一身白衫长发飘飘,手抚古琴颇具“仙气”。“穿古装置身电影场景中,很有代入感,这种体验蛮特别的。”陈建冠边说边拿出手机自拍:“发个圈让朋友们也来打卡!”

2023温州城市书展书韵飘香,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们前来打卡。书展入口处左手边两艘醒目的船别具匠心,其中一艘船由书本搭建而成。500多册图书、360度立体凸显“千年商港”特色,颇有创意。

“你看,这是朔门港,这是麻行码头,这是江心渡……”市民李兆光指着展区里每个小板块,和孩子一起用相机记录。“这些板块以温州的码头命名很有新意!”李兆光认为,这种陈列告别了以往单一的展陈方式,很有文化味,孩子能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美”。

“网红”打卡热门点如何更好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长红”路?主办方认为,一方面是用户体验的创新,从展品到演艺、文创的一个文化产业链条正在形成,既有公益的部分,也有产业的内容;另一方面是数字化管理渗透每个环节,让每一次体验更加多元化。

通红

工美之都传承不息

今年5月,温州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称号。本次温州文博会主打“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的3号馆亮点纷呈,大师作品满目“通红”。

展厅内,近千件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夺人眼球。叶润周、高公博、周锦云、虞金顺、林邦栋、王笃纯、虞定良、王笃芳、叶萌春、吴尧辉、潘成松、牟湘波、叶小鹏等13位温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携黄杨木雕、瓯塑、细纹刻纸、石雕等多个门类作品登台亮相,全方位展现“工美之都”的辉煌成就。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师也带来多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参展。如,福建的木雕、北京的珐琅、江苏的紫砂壶,还有省内金华、嘉兴等地的竹雕、丝绸等,让市民感受工艺美术之美。

据了解,此次参展的大部分作品曾在多地展出过,收获赞誉不断。其中,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瓯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锦云本次带来的作品瓯塑《千年商港 幸福温州》,把瓯塑的工艺美跟温州新时代的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传统的技艺表现全新的内涵。

“这件作品画面以穿越时空形式,表现‘千年商港’瓯江流域上国内外商货船一派繁忙盛况,表现了温州作为开放城市和港口的悠久历史。今年5月开始创作,4天前刚完工。”据周锦云介绍,该作品画面以江心屿为中心主景,以鲜明坐标式的瓯文化古建筑古城楼、东瓯书院、市树、市花、梅花鹿等温州元素作为近景,整体色调春光明媚、绿色生态,体现“幸福温州”的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作品的温籍13位大师中,最年长者叶润周大师(已故)出生于1918年,最年轻者叶小鹏出生于1973年,多位大师存在师承关系或血缘关系。

温州市彩石镶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庆龙携作品《汉宫春晓图》参展,作品色彩鲜明,人物形象立体丰富,表情生动。与此同时,李庆龙的儿子李成者也带着彩石镶嵌作品《琴棋书画》参展。“父子同台是第一次。”李成者告诉记者,在准备参展的创作过程中,他向父亲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能把彩石镶嵌技艺传承下去,做得更好。

传承,生生不息,工艺美术一片通红。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温州文博会 为何那么红?

记者 华晓露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