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书会·大宋戏仓”,这出“新戏”新在哪里?

温州网2023-05-04 09:26

  温州网讯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鹿城松台山下的九山书会或许是市区最热门的网红打卡点。5月1日至3日举办的“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活动,短短三天吸引了近10万人次省内外游客到访,人气堪称温州的“淄博”。

  作为全国首个戏曲生活市集,大宋戏仓不仅让历史文化街区重现久违的烟火气,也让传唱了900年的温州南戏走进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大宋戏仓这出“新戏”究竟新在哪里?为什么能够叫好又叫座?

  首创戏曲市集新玩法

  作为全国首个戏曲文化生活市集,“九山书会·大宋戏仓”首创市集新玩法,每天都吸引了3万~4万游客入园打卡。

  “在过去的印象中,大家都认为戏曲听不懂、高冷,只有爷爷奶奶辈的人才喜欢,而现在,它总能以一些新奇的方式惊艳出圈。”一位年轻的温州妈妈带着孩子观看完《九山戏狮》表演后,点赞该活动将戏曲与芭蕾、舞狮相结合,引起小孩子对戏曲的兴趣与喜爱度,“这才是曲艺创新!”

  台州游客刘先生趁活动最后一天带着家人赶来九山书会。观看完主舞台的戏曲表演,一边感叹表演者“戏腔的每一声都让人全身过电”,一边感动于如此新形式、新玩法的戏曲文化传承“太有代入感”。“孩子在学校里了解过一点点的戏曲知识,现在整个活动体验下来对戏曲更有兴趣了。”

  来自温州本地市民陈女士则认为,因为从小接触汉服,孩子们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其实已远超父母。“活动中新奇的妆容、服饰都很容易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服饰的喜爱,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大宋戏仓除了有独特的戏曲+元素,致力于打造一个有城市符号、有文化沉淀、有生命力且吸引年轻人的市集IP。一园沉浸式国风宋潮美学市集,吸引了60余家来自全国的优质摊主,有的甚至已跟主办方敲定好10月的出摊计划。

  “一出梨园茶戏带火了我的‘瓯柑饼’,昨天还补了两次货!”一瓯柑系列非遗产品的摊主表示,活动期间他每天早上6点早早出摊,所售产品销量持续猛涨。“听说下个月温州还会推出‘戏曲+露营’的市集活动,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来自杭州的摊主李先生卖的是非遗彩灯——兔子灯,三天下来也是赚足了人气,“南戏有900多年历史,兔子灯有2000多年历史,戏曲元素与非遗古风结合真的太搭了!”

  “糖满满手作”成都人气摊主赖女士则是第一次来温摆摊,在她看来,这次温州大宋戏仓市集和川渝的市集相比,具有两大亮点:一是“戏曲主题性”强,整个市集整条街店铺的装饰都是国风风格,摊位也是古木、竹子搭设的古色古香设计;二是文化格调更高,文创类产品较多,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打卡。

  “我们将在‘戏曲+’核心内容上进行年轻化内容叠加,为九山书会·大宋戏仓年度戏曲+活动寻找不同的戏沓子。”活动策划负责人介绍,此次“梨园茶戏”过后,“戏曲+露营 九山晚归”市集主题活动预计将于5月下旬在九山公园大草坪上举办。该市集将采用露营帐篷、汽车后备厢等形式进行,在国风氛围中融入现代元素,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参与。

  激发传统戏曲新活力

  如何激发南戏文化“年轻态”,吸引更多新生代参与其中,一直是传统戏曲面临的新课题。在温籍艺术家、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池浚看来,传统戏曲要焕发新活力,关键要“活在当下”。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策划、撰稿,池浚一直非常关注在温州举办的“大宋戏仓”。“温州是南戏故里,这原本是一个历史概念,我们今天要做的则是如何把900年前戏曲诞生的节点和当代人的生活紧密衔接起来。”池浚认为,“大宋戏仓”的“戏曲+”已经成功做到了,“戏曲艺术源自生活,还要回归生活,用艺术点亮生活,大宋戏仓在做的就是还戏于民、还戏于生活。”

  在活动第一天,池浚便专程带着母亲、女儿到现场感受南戏魅力。“女儿特别喜欢,让奶奶带着连续二刷、三刷,第二天冒雨也一定要去,第三天又约上小朋友一起去,说是还有很多项目没体验够。”

  昨天的九山书会,市集上随处可见身着汉服赶来打卡的年轻人,古戏台前家长们带着孩子正等待一场好戏开锣。“大宋戏仓”的“戏曲+”新玩法,成功为传统戏曲圈粉无数。

  “脸谱颜色代表角色的性格特点,比如这个黄脸的是典韦,表示凶猛骁勇,那个蓝脸的窦尔敦,性格刚烈豪爽……”作为市集现场颇受欢迎的IP人物,扮演戏剧货郎的演员楼增光成了一处移动打卡点,身边常常围拢了许多合影的游客。他便随手拿起货担上的各类戏曲脸谱和道具,向好奇的市民科普起戏曲小知识。

  楼增光是一名小生,这次的“演出”任务和他平时的登台演出很不相同,但他同样乐在其中,“平常我们到各地去唱戏,观众大多是中老年人,这次的大宋戏仓能吸引到这么多年轻人来了解传统戏曲,特别有意义。”

  资深戏曲票友林小姐昨天早早就赶到九山书会,她是受邀参与表演越剧《西园记》中的一个角色。“我从小就喜欢听戏,课余时间断断续续学了十几年,今天有机会在上过央视的大舞台登台演出,心情特别激动。”林女士说,对于年轻人来说,她的爱好算是“小众”的,“经过这次活动,我遇到了好多志同道合的同龄人,才发现年轻的戏曲爱好者仍然大有人在。”

  在九山书会,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艺术审美相互碰撞,成功实现艺术裂变,实现了让“国粹”变“国潮”,“老戏”变“好戏”。据悉,九山书会接下来还会继续开展戏曲戏剧沉浸式体验活动,例如通过与NPC的互动,沉浸式参与剧本游戏等方式,不断激发传统戏曲新活力。

  打造南戏文化新IP

  “大宋戏仓”是温州深挖九山书会历史文化底蕴,为其量身定制的文化IP,既体现温州作为“南戏故里”的文化内涵,又强调其在央视戏曲春晚效应下赋予的文化传承创新中所承担的任务。

  “除了今年全年策划推出的7期主题市集,后续我们会根据市民和游客的反响,考虑运用‘大宋戏仓’IP持续推出各类‘戏曲+’活动。”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柯胡斌表示。

  作为一个全新IP,“大宋戏仓”首场活动成功圈粉,池浚认为关键在于把握了“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整场活动根植于温州特有的宋韵瓯风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温州深厚的南戏文化基因。”池浚说,在守正的基础上,活动创新结合当代人熟知的生活方式、艺术形式,成功实现了传统戏曲的跨界融合、破壁出圈,让其进入更多年轻人的生活美学。

  温州后续应该如何打造好、运用好“大宋戏仓”这个文化IP?池浚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首先是根深,然后是叶茂,才能开出一朵娇艳的鲜花。”

  “首先是戏曲发源地的根源不能丢,要在传承中持续擦亮、打响‘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在温州’的文化品牌。”池浚说,在第一场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后续可以尝试更多的“戏曲+”,“通过让戏曲嫁接多元文化,让一缕戏魂融入各种艺术形式中,让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维度、多样化。”

  除了常态化继续举办活动之外,池浚还建议强化“大宋戏仓”的品牌建设,特别是策划打造传播爆点,通过栽培出一朵“鲜花”,让南戏文化大放异彩。“就像‘不倒翁小姐姐’带火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话痨威震天’带火北京环球影城,烧烤带火了淄博旅游,这些看似很小的传播爆点,却能四两拨千斤。”池浚说,期待“大宋戏仓”的系列活动中也能创造这样的引爆点,以小搏大、以点带面,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共享戏曲文化,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让普罗大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体现从古至今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举办面向大众的各类“戏曲+”活动同时,鹿城区还将进一步加强南戏文化的研究传播。柯胡斌介绍,接下来鹿城将邀请全国戏曲研究的大咖到南戏故里进行寻根探源,深化和中国戏曲学院等学术机构的对接合作,邀请各戏曲流派名家名角到温州交流,不断擦亮大宋戏仓这个文化IP。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

  “九山书会·大宋戏仓”,这出“新戏”新在哪里?

  全国首个戏曲生活市集三天吸引游客近十万人次

  记者 谢树华 见习记者 林吉祥 实习生 陈敏杰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