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碗底相同的墨书 两块瓷片神奇同框的“海丝故事”

温州网2023-04-01 10:25

  温州网讯 “山多田少,借舟船以居间贸易,两地造船业非常发达,贸易往来频繁。” 出生在泉州,后为温州大学教授的黄世中曾发表探究温州与泉州亲缘文化的文章《一脉相承各居强势》,他认为,“地理地缘让温州、泉州形成共同的海洋文化”。

  “泉州和温州有关联的地方太多了!”人称“泉州老李”的李以健,是海丝文化的超级热爱者。他因为连续担当泉州十一届古城讲解员导师,以及陆续策划各地专题讲解培训并担任导师,在泉州文旅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老李来过两回温州实地寻访文化古迹,他说“两个城市的海丝文化各有特色,但是太多的关联简直可以玩‘连连看’的游戏!”

  温州有平阳南湖的赵氏宗祠,泉州有南外宗正司;

  温州有汤和庙,而泉州的海防卫所都是汤和规划的;

  温州有洞头的妈祖庙,泉州有天后宫;

  温州有碗窑村,泉州有磁灶窑址……

  前一阵泉州人民惊喜地发现在央视看到温州的一个文艺节目《擂鼓迎归帆》,节目的音乐即《乞鸟歌》,竟然是用地道的“泉州府城腔”口音演唱!这令许多泉州市民倍感亲切。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正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泉州也非常关注“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每一步进展。

  海丝文化串联起两地这么多的精彩故事,穿过历史的烟尘,此次我们寻访团能不能找到一件具体的物件,能够直观地记录两地商贸跨越千年往来的痕迹?

  出现在朔门古港遗址的

  “谢置”竟然也来了泉州

  如何能快速全面地了解泉州,博物馆肯定是最好的方式。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黄明珍早已把泉州和海丝渗透到每一个日常。作为全程参与泉州的申遗之路的资深专家,随着她的介绍,一片瓷器、一面摩崖石刻、一艘福船,宛如最好的讲解员,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历史的画卷。

  如果将历史拉回到宋元时期,那时的泉州,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来自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全球各地的商人和外国使团,说着各国语言,活跃在城内的大街小巷。

  那时的温州,随着市舶管理机构的设置,迅速成为海丝重要的节点城市,温州港成为名副其实“番人荟萃”的通商口岸。当时,温州港的海船,可直达高丽、日本、真腊、菲律宾和东南亚等地许多港口。

  瓷器是宋元时期温州港的一个“明星”产品。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地层中出土就有数以10吨计的宋、元代瓷片,其中九成以上为龙泉瓷。

  那么泉州呢?

  10世纪至14世纪,泉州城内外窑场遍布,现已发现的外销陶瓷窑址有150多处。作为宋元商贸中心,各类瓷器汇聚在当时的泉州进行商贸往来。

  正当我们被泉州港各色的瓷器看得眼花缭乱时。寻访团记者惊呼道:“谢置!就是我们朔门古港发现的谢六置!”我们大家赶紧找出朔门古港的资料图片,一比对,此“谢”与彼“谢”,一模一样的墨书!

  朔门古港受到热切关注

  提供丰富多元的证据链

  穿越千年时空,拂去岁月尘埃,每一块瓷片都焕发新的生命。

  温州的“谢置”墨书出自此次朔门古港出土的宋代瓷碗碗底。三个字“谢六置”清晰可见。去年9月,我们还为此专门采访了温州的考古工作人员。

  而泉州这件“谢置”墨书出自南外宗正司遗址。

  “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有大批量的国内其他陶瓷器都在泉州进行集散。

  这里很多陶瓷器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点,就是陶瓷器的碗底写着墨书。”黄馆长解读说,“这件龙泉窑的陶瓷器底下的墨书写的是‘谢置’。谢,是姓氏;置,是安置。有置办、采买的意思。很有可能,这个姓谢的人,是作为南宋皇族群体的买办身份,来采买这些器物。”

  “墨书一模一样的‘谢置’两字,说明在宋元时期,温州跟泉州两地的商品生产和货物人员往来,是比较频繁的。”黄馆长说,这就是两地跨越千年贸易往来最好的见证。相信随着朔门古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更多的有价值的物品会浮出水面,为海丝沿线各类遗迹互相印证、有机联系,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证据链。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一个发掘自温州朔门古港 一个出自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

  相同的碗底相同的墨书 两块瓷片神奇同框的“海丝故事”

  两地的“海丝文化” 可以玩“连连看”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