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率全省之先创新审计协同方式 强化监督守好国有资产“家底”

温州网2022-12-14 08:24

  温州网讯 日前,2021年温州国有资产“家底”报告摆上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案头,随它一同提交的,还有一份由审计部门出具的子报告。这是我市在全省首创审计协同方式,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实效的一次生动实践。

  看紧国有资产“账本”,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盯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人大监督制度,实现了人大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从工作监督向法定化、制度化、常态化监督转变。

  从运行到管理 

  精准管好用好每一笔钱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关乎民生福祉改善。

  从提交的国有资产“家底”报告可以看到,2021年底,全市国有企业共计1303户,资产总额12839.43亿元。如何管好用好每一笔钱,我市从“生财”“用财”“管财”等方面着手,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生财有道”,多渠道盘活低效资产——深入实施低效闲置资产有机更新和降闲提效专项行动,2021年累计盘活闲置低效资产面积60.08万平方米、价值40.39亿元。开展房产土地出租管理整治提升、长期挂账应收债权催收“理旧账”等专项行动,攻坚土地出让金未缴纳导致国企资产权证办理难问题,顺利完成首批55宗土地划拨转出让和权证办理,涉及土地面积3.52万平方米,缴纳土地出让金1.28亿元。

  聚焦“用财有效”,一盘棋强化市县联动——引导市属国企“走出去”,在推进公交、供水、供气市县一体化建设等领域加大与县(市、区)合作力度,发挥市属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竞争力等优势,延伸产业链,推动全市国资国企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涉县(市、区)投资268.29亿元,新设运营县(市、区)项目的企业14家。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梳理入库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1205.67亿元以上,已落地项目46个,累计到位资金47.3亿元。

  聚焦“管财有力”,数字化赋能国资管理——启动温州“国资大脑”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6个场景应用71个功能模块的上线使用,涵盖市属国企及所属公司280余家,企业用户1100余人。各市属国企也在生产经营、企业管理、资金监管、民生服务等领域建设一批优秀场景应用,如市现代集团打造资金管理系统,平均融资成本压缩到4.06%,年节约融资成本超5000万元;市交运集团上线智慧公交系统,日承载市民50万人次,公交一卡通累计消费158万人次。

  从调研到审议

  精准监督看紧国资“账本”

  为当好国有资产管理的“监考官”,市人大常委会早在今年6月就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决定》的出台,意味着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除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外,还将多出一份来自市审计局的调查结果报告。前不久,市审计局《关于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的报告》正式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有了专业部门的意见,更要眼见为实。为此,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分赴龙湾、瓯海、乐清、苍南等地,视察部分市级国资集团以及相关工程项目,并听取市财政局、市资规局、市国资委等部门汇报。“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在深化合作、盘活资产、数字赋能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国有企业竞争能力不强、管理机制不活、资产管理不实等,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谢逢越说。

  这是政府第五年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自2018年10月我市建立并实施这项制度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盯国有资产“家底”,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的有效举措,并有序推进市县全覆盖。四年来,分别听取和审议了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方面的专项报告,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

  去年12月,一场国有资产管理专题询问会首次拉开帷幕。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与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话接话,“细抠”国有资产“账本”,全面完成第一轮监督任务。

  从场内到场外

  代表支招交出“明白账”

  国有资产如何保值增值?人大如何守好国资“家底”?从场内到场外,面对这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们展开了思考讨论。

  聚焦提质增效,谢逢越认为做优企业国有资产质量至关重要。他建议全面落实新一轮综合改革方案和国企三年发展计划,结合温州产业发展规划,谋准谋实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优化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强化国有资本运作,探索国企围绕主业参与资本性投资运营模式,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提高直接融资的能力和水平。

  市人大代表申屠新飞也十分关注国有资产管理。结合前期调研实际,他建议,要完善现有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国有资产纳入统一管理范畴,确保应管尽管;要不断提升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政策理论水平,更好地适应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强化数字赋能,打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决算管理、人大监督系统之间的壁垒,构建全链条闭环监督系统,实现国有资产单位具体管理、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人大和审计以及新闻媒体共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数据可靠、管理规范、安全高效。

  “要强化‘盘’的机制,建立盘点国有资产常态化机制,统一建立参照一般固定资产登记方式的制度。”市人大代表李雪芬的想法,与申屠新飞不谋而合,“特别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资产新表现形式要增强鉴别。比如政府部门要建立以房产、公建设施等为重点的国有资产数据库,通过国有资产人工智能化监管平台,做好数据归仓。”她还建议增强“管”的力度,强化国资的分类管理,明确产权权属,加强权属部门职责;发挥“活”的效益,紧抓上级政策红利窗口,以各种渠道有效促使盘活资产效益发挥。

  在市人大代表徐策看来,亮明“家底”才能明白管理,因此,全面、真实、完整地摸清国有资产的总量、结构、分布和使用状况,是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一环。此外,要进一步提高国企承担社会责任的政治自觉,国企之间应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在支撑经济稳进提质、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顶梁柱”作用,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

  市人大常委会率全省之先创新审计协同方式

  强化监督守好国有资产“家底”

  记者:缪眎眎 叶凝碧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