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上,泰顺代表山区县向全国分享经验。
特色化、载体化、全域化,让山区娃成主人翁……泰顺从环境、社会、产业视角,打造儿童友好生态,令全场直呼山城“泰”用心。
分享,为什么选择泰顺?
儿童友好,全球共识。联合国于1996年提出儿童友好后,全球57个国家3000多个城市参与。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并印发了相关指导意见。从全省视角看,“浙有善育”成果不胜枚举。
以“新政策·新特色·新行动”为主题的国家级研讨会,为何选择浙南山区泰顺县,向全国分享儿童友好建设经验?
答案是:儿童友好县城建设的特色实践。在研讨会分享中,泰顺是唯一的山区县。在成果缤纷的“城市儿童友好”中,“山区如何儿童友好”备受关注。
泰顺县妇联供图
山区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何在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中走出一条特色路子,这是值得思考与探索之处。
突出“均衡”和“特色”。在分享中,泰顺县长李剑锋紧扣城乡共同富裕均等均衡主题,从山区县融合打造“乐享童年”山区幸福地、整合打造“优享童年”城乡均等县、聚合打造“畅享童年”产业新标杆三个层面进行交流分享。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倪好认为,国家的指导意见是规定动作,浙江可基于自身特色探索更多,而地方成功的特色实践更是难能可贵。
泰顺用好用足当地特有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泰商资源,打造儿童友好县城,让山里娃共享发展成果,也是温州反复强调“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中加快建设”的生动实践。
特色,山区县切口在哪?
儿童友好,涉及政策、服务、空间、环境、教育、医疗、文化、安全等多方面。从美国丹佛、日本东京、荷兰代尔夫特、德国慕尼黑,到国内深圳、长沙、武汉等城市,在儿童友好建设中,大到学校、公园和医院,小到一桌一椅一床,从“衣食住行学医养服”等场景入手,各地力争让孩子们畅行无阻、成长无忧。每一个细节都意味着不菲的投入,对山区县而言压力不小。
泰顺县妇联供图
念好“山”字经,写好“合”字诀,泰顺整合资源、就近突破,为山区儿童设身处地探索了一个新方向。
“我们打造了特色基层试点单元30个,建成示范型儿童之家57个。”李剑锋在分享中介绍道。这些数量或许不算多,但重点是“一镇一特色、乡镇全覆盖”。
因地制宜、就近施策,泰顺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融合农耕、文创、非遗,为山里娃打造家门口的幸福体验地。走进泰顺,70多条特色研学线路,串起了19个乡镇乡土资源。孩子们不仅可以乐享土陶、米塑、泰顺石、竹木玩具,还能在123项国家省市非遗体验中,为家乡文化代言。
第二件事:整合政策、项目、平台,为山里娃营造家门口的优享软环境。对照儿童友好标准,泰顺不仅出台了实施意见、建设方案、项目导则,还安排了7.4亿元建设资金。华东大峡谷、松垟花开火车乐园、云岚牧场等项目成儿童网红打卡地。跨区域儿童保护联盟,开展关爱活动400多场次。
第三件事:聚合山茶花泰顺人等特色资源,为山里娃打造家门口畅享新业态。栀子花、三杯香等不再是观赏或饮食之物,而是成了撬动文旅新支点,每年吸引儿童超15万人次。闻讯返乡的泰商,先后投资330多亿元建设22个项目,繁荣山区童享产业。
提升,哪些细节要优化?
儿童友好,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也体现在软件配套;不仅是一种建设方式、公共服务,也是一种社会生态。“山区儿童友好,关键要让一米高度有温度、有厚度。”泰顺县妇联相关负责人用“三个动作”概括——
“弯下腰”,围绕儿童成长所需,打造友好空间。
“蹲下来”,关注儿童学习所愿,建设友好项目。
“伸出手”,立足儿童服务所盼,构筑友好环境。
具体而言,就是要统筹平衡硬设施与软服务、大环境与小场景、产业化与个性化,特别是形成全民积极践行“儿童友好理念”的社会氛围。
泰顺县妇联供图
走进山城,童眼看泰顺、童声话发展、童心向未来等平台,以及全域旅游“小小讲解员”、文明创建“小小引导员”,让山里娃更有“话语权”,把儿童成长成才与山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泰顺把儿童友好县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数字化改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结合起来。“云上妇联悄悄帮”“智护幼苗”等服务平台、全国文明城市适儿化改造提升专属清单、浙闽边特色主题活动等,让儿童智慧想法、感知需求充分融入山区发展。
泰顺县妇联供图
从推进公共服务友好到推进儿童权利友好,从力求成长空间友好到力促发展环境友好、产业友好,泰顺从民生关键小事抓起,聚力破除孩子求学之难、就医之烦和游玩之需。
过去山区孩子求学老往山外跑,如今好学校就在家门口,“学在泰顺”育新苗。过去山里孩子生病都往山下送,现在共享医院“医在泰顺”便捷诊疗服务好。过去山中孩子游玩总往山上跑,现在就近景区“玩在泰顺”都说好……越来越多用心用情的细节,不断彰显社会参与与关爱。
从一米高度看山城,需要更高的发展厚度和人情温度。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三问山区儿童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