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屿共青湖 苏巧将/摄
温州网讯 江中有岛、岛中有湖
湖中有园、园中有山。
镶嵌于诗之岛江心屿上的共青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温州共青团员义务挖掘而成,不仅是热血时代的青春见证,也是当下诗画江心的重要组成。
近日,美丽河湖在建项目——共青湖正式启动水生态修复工程,在全面清淤的基础上,于湖底种植出20亩能自净、会呼吸的“水下森林”,以生态治水理念打造水清岸绿的共青湖光。
全面清淤,取之于湖用之于湖
江心屿位于瓯江中游,共青湖则是江心屿北部的一颗明珠,水域面积 7.5万平方米,紧邻郭沫若亲笔题额的来雪亭。因是人工挖掘而成,共青湖和外界无相连,主要补水来源于自然沉降及瓯江补水。
共青湖清淤现场
今年2月份,共青湖启动全面清淤,与以往河道清淤不同的是,此次清出的淤泥有一部分不会运走,而是“取之于湖用之于湖”,即就近作为原料在湖边建造亲水驳岸,建成后将方便游客沿岸散步、休闲、观光。
混搭栽种,“净化高手”齐上阵
共青湖为封闭性水体,水动力较差,眼下,随着清淤工作的基本完成,沉水植被的栽种工作已开始推进。
据工程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沉水植物种植以鲜体扦插为主,在类型选择上注重“混搭”,除选择春夏净化能力较强的矮生苦草外,还会有秋冬也能够发挥净化作用的黑藻、 伊乐藻、金鱼藻等,这些沉水植物能利用自身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水体提供溶解氧,并有效吸附悬浮颗粒,由此,在共青湖底构建适应不同季节需要的“水下森林”群落。
据了解,目前共青湖已完成九曲桥附近的沉水植物栽种,计划在7月底共完成20亩左右的栽种面积。
构建生态,湖底岸上“活”起来
除了种植沉水植物,此次生态修复工程还将配合投放鱼类、底栖生物等,构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土著微生物的科学稳定的“水下森林生态净化系统”,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湖泊自净能力和水体透明度。
湖面新近种上了荷花等水生植物
打造湖岸生态也是此次工程重点之一。
共青湖将结合省级美丽河湖创建标准,在垂钓和嬉水的场所种植可观赏的挺水植物。“此前种的多为美人蕉、黄菖蒲,类型较少。”工程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他们将在原有基础上,于驳岸种植500平方米的多种挺水植物。这些植物不仅能保障游客亲水游玩的安全性,其根部还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让岸边的污染物质在被雨水冲刷入湖前先行过滤、净化。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后的共青湖还将拥有一批“喷泉”动态景观,这些涌泉曝气装置,可通过曝气充氧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加强水体交换,提升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进一步推动共青湖水净起来、活起来、美起来。
来源:掌上温州客户端
原标题:共青湖“种草”啦,7月底将基本建成20亩“水下森林”
记者 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