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政务中心城市书房
去年5月7日,市政协机关大楼的政协书屋开张并举办首场分享会活动
温州网讯 市民素质高低是评判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而倡导全民阅读则是培养提升市民文化涵养的重要手段。不久前,《温州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省地级市首部全民阅读立法,明确和规范了党委政府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和行为,为市民阅读权利实现,提供保障和条件。
如何更好地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本期《委员观察》栏目邀请多位市政协委员,为进一步促进全民阅读提升品牌的温州辨识度支招。
筑牢全民阅读法治基础
温州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和建城史,耕读文化在这里广为流传。近年来,温州的多项全民阅读核心指数领跑全省、领先全国。可以说,《条例》是温州作为全国首个“全民阅读示范城”的法治“金名片”,将在提炼固化全民阅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我市全民阅读工作法治化、长效化、品质化开展,从而厚植城市文化底蕴、增添城市文化魅力。
2014年开始,我市积极探索,采用政府与企业、社区等社会力量合作方式建设城市书房,有效促成都市“15分钟文化圈”建设,为市民提供崭新的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动阅读的人文空间。《条例》凝练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特色经验,提出打造以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场馆为分馆,城市书房为特色分馆,农家书屋、村(社区)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温州特有的阅读阵地。
根据“籀园”为温州市图书馆前身的历史传承,结合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条例》还确定每年4月为“籀园读书月”,传承瓯越文化和人文精神,凝聚温州阅读力量,推动温州“籀园”文脉更加源远流长,增添温州阅读品牌的历史厚度、传承宽度、影响广度。
相对于生活在城镇中心的人们,农村偏远地区阅读环境的改善需求更加迫切。为保障公民阅读权益,《条例》加强了对农村偏远地区和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阅读服务,对弱势群体予以倾斜性保障;为推动数字赋能,《条例》还要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图书文献资源统一流通、统一检索和通借通还,推进全民阅读设施数字化及其网络建设,使传统阅读倍添时代特质。
《条例》在明确有关主管部门和全民阅读设施管理单位阅读服务推广职责的基础上,还大力鼓励民间力量参与阅读推广服务,通过建立阅读推广人信息库、知识技能培训、给予支持便利等举措,扶持我市民间阅读推广力量,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更多领域的阅读服务推广。
政协读书提升履职能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赋能履职长相宜。近年来,市政协通过积极组织读书活动,在机关内部、委员群体中推广“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理念,以此不断提高政协履职能力和水平。
2021年,市政协全面落实全国政协、省政协关于委员读书活动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书香政协建设,精心组织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建立读书学习管理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实行读书情况周通报制度,并把读书活动作为提高委员协商能力的重要途径,聚焦协商主责主业,围绕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助力党政科学决策、有效施政,引导政协委员读出信念、读出忠诚、读出担当;同时,明确提出委员具体要做到“四个一”的要求,即“一天一小时”“一月一活动”“一季一论坛”“一年一评比”,推进读书学习常态化。
依托“数字政协”建设,市政协率全省地市级之先,上线“学思系列”读书功能应用模块,按照“1+12+29+X”的模式组建3800人的线上读书群组,实现市县政协委员全覆盖。组织开展了省政协崇学书院(温州)市县读书群读书活动、市政协“学思建言·书香政协”读书活动、万名政协委员线上学习会等,市县两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形成了线上线下相呼应的浓厚氛围。
委员声音
市政协委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池凌云:
组建名师导读团,鼓励单位认领挂钩,整合企业、家庭书房
有效挖掘、利用城市书房文化载体功能,调动社会优秀人才,引入“名师导读”等,对于激发老百姓发自内心的阅读兴趣,营造喜闻乐见、趣味盎然的阅读环境,创新推动全市全民阅读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为此建议:
一是组建名师导读团,丰富城市书房内涵。邀请具有专长特技的高级教师、非遗传承人、医生、农艺师等有识之士、优秀人才,组成城市书房名师导读团队,依据导读专家特长,分门别类、定期定点开展阅读活动。例如名师导读名篇、文艺家讲授文艺、非遗传承人传播非遗、医生科普健康等。建立城市书房“名师导读”活动档案,为参与活动的名师给予相应激励。
二是单位认领挂钩,争取城市书房有名师,活动有规划。鼓励各高校,书法、摄影、音乐、文学、美术等文艺家团体及其他相关名师单位,认领挂钩城市书房阅读活动,常态化、有序推动活动开展,丰富群众阅读模式,营造全民阅读良好氛围。
三是整合企业、家庭书房,提升全民阅读有效性。全民阅读的核心是人的教育与教化。城市书房只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硬件配套,要全面提高市民阅读效率与热情,用好政府引导、企业化经营机制,将城市书房与企业书房、家庭书房有效结合,让企业与家庭在可持续阅读中实现文化审美和创造创意能力双增。
市政协委员、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理论处)处长叶剑锋:
强化中小学阅读教育,提升阅读资源品质,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信息化时代,浅阅读、微阅读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便捷渠道。但同时,泛娱乐化的阅读内容充斥网络、农村乡镇等偏远地区缺少沉浸式阅读氛围、人们不好读书或读不到好书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有效促进全民阅读,净化阅读环境,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提高阅读质量,至关重要。为此建议:
一是扩增阅读覆盖面,细分阅读品类。将阅读纳入教育计划,开设课前5分钟阅读环节,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在偏远地区和社会福利院等特殊群体单位,强化书籍供给,开展公益讲座、阅读比赛等活动。在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提供针对性碎片阅读服务。
二是强化阅读过滤,提升阅读品质。高标准实施《条例》,严把内容关,保护书籍作品知识产权,鼓励优秀原创文学作品生产,打击非法出版物,净化阅读市场。用好中国寓言文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阅读阵地,为阅读阵地配送优质书籍。加大实体书店政策引导力度,评选优秀书店、特色书店,争取更多公共财政向实体书店购买阅读服务。结合中小学生阅读习惯、挖掘本地资源,组织编写各类爱国爱家乡的教育读本。
三是举办全民阅读节,营造阅读氛围。打响温州全国首个“全民阅读示范城”品牌,策划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主题征文、主题演讲等。举办全媒体阅读分享会、农民故事大赛、好书推介会等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助力全民阅读,发挥温州读书会联盟等志愿服务团体作用,带动全民参与阅读。
市政协委员、市总商会副会长周赛珍:
打造文创枢纽性平台,接引政府政策,创新运营模式
相较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温州尚缺少领先性文化资源和学术地位优势,如何把好全民阅读要领,在提高市民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为温州这座具有轻工业领先优势的城市赋能,推动温州百万家庭终身学习创造崭新业绩,建议如下:
一是重视关注全民阅读,打造文创枢纽性平台。坚持和发展“义利并举、农商并重、经世致用”事功思想,打造一个能够引进全球文化文创资源、配合传统产业升级、为产业转化科技成果、拉动产业经济的文创枢纽性平台,促进温州公共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化和文化产业化,做出创新性的研究和实践,为温州文创产业树立样板。
二是依托文创枢纽性平台,集聚资源,为全民阅读注入持续动力。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指数高低,体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稳定性。温州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增长,与全民文化创意、审美能力整体性提高具有一定关联性。依托温州创意设计师交流平台、温州新文创新产品发布平台等文创枢纽性平台,将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创意资源有效整合,为城市书房、企业书房、家庭书房提供学以致用的阅读主线,为全民阅读集聚有效知识、资源,裂变主动学习、持续阅读的巨大内驱力量,提升城市文化创意能力和水平。
三是招引专业服务团队,对接政府相关政策,创新运营模式。全民阅读围绕文化教育和文化创意展开,可有效增强和创造文化消费能力与需求,激发消费意愿,成为促进文化消费发展的重要发力点。招引专业服务团队,以一条贯穿始终和经世致用主线,落实、执行全民阅读工作。创新城市书房运营模式,对接、利用好政府相关政策和资源,做好公益性硬件投入,优化内容等软性服务配套,以全民阅读为城市文化消费触点,提升城市文化创新能力、输出能力、消费能力。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营造书香氛围 共推全民阅读 政协委员献良策、出实招,助力打响温州全国首个“全民阅读示范城”品牌
记者 朱斌 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