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温商代表、在外乡贤、海归青年新春建言献策党代会

温州网2022-02-12 09:52

  温州网讯 中国共产党温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将于今年2月召开,这是我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温州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新起点。为充分发扬民主、真心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努力凝聚民心,市委政研室联合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团市委、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广电传媒集团、温州发布推出“我为党代会献一计”大型全媒体活动。

  党代会召开在即,全市上下踊跃参与“我为党代会献一计”活动,留言板上集聚了各行各业的智慧,共同谋划温州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今年春节期间,在外温商代表、乡贤、海归华侨、专家学者更是建言献策,温州要通过提升首位度、集聚度、知名度,走好“共富”关键一步

  明确城市定位

  厚植发展优势

  在社会各界代表的建言献策中,就有不少关于温州城市的规划与展望。市决咨委委员陈景宝称,温州要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认真谋划和完善空间规划,大力推进撤县设区,建设国家区域发展重要枢纽城市。

  苏巧将 摄

  明确城市发展的方向,陈景宝认为还要在城市用地管理上创新理念,保障产业用地,谋划增量、盘活存量、加大流量、控制用量、提高质量。此外,温州海洋资源丰富,要高效、科学、合理、有序利用。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副主任委员金浩与陈景宝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温州“十四五”强势实施,起步开门红、看到新气象。在今后五年的谋篇布局中,金浩建议温州要放大“瓯居海中”,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彰显“鹤立鸡群”,建设区域性领跑城市;浮想“温润之州”,建设高品质颐养城市。

  杨冰杰 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秘书长林建海作为海外乡贤的代表,以“旁观者清”的视角建言温州城市建设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扬长避短。他说,温州是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有良好的金融产业基础和民间金融传统。温州需朝着国际化、法治化方向发展,利用金融创新完善商业信用制度,同时依托北靠上海、杭州、宁波、南邻福州、厦门等重要城市的地理优势,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增加产业能级

  增强发展后劲

  在推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温州市域样板的进程中,温州要怎样加强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级调研员、市决咨委委员岑利道出了心中的设想。他说,温州必须坚持品牌立市,持续增加产业能级,才能保持城市竞争的强劲态势。

  岑利还建议,温州要注重区域品牌创建,尤其要重视以区域品牌创建为使命的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建设好专业化产业园区或示范基地。他建议温州要以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数据链为纽带,总结借鉴温州兴办专业市场的经验,实现小商品大市场、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温州模式”。

  光伏发电 蔡宽元 摄

  市人大常委会农资工委主任徐顺东则针对温州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他说,全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看重的是投资项目这个“关键点”,而政府精心谋划的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构建一个“点线面”有机整体的良好生态系统。

  徐顺东举了个例子,比如温州要突破“5+5”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的体系框架,根据温州智造产业发展的需要,重新制定全产业链的发展规划,引进一批能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特别是省152项目,进一步提升现代制造产业链的水平,打造出具有高水平根植性的全产业链。

  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 赵用 王建平 摄

  产业能级的 “低小散”,会让城市发展陷入“脏乱差”的桎梏,只有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才能越来越强劲。不少专家学者和热心市民从行业岗位出发,勾画温州产业发展的蓝图。

  其中,市社科联原主席潘忠强建议将温州打造成“瓯菜”和“美食之都”,把餐饮业提升为温州的支柱产业;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张俊森建议温州大力发展设计创意产业,同时加强为温州产品服务为主的新型电子商务;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献计”,温州应围绕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产业平台企业,比如将正泰、华峰氨纶等头部企业,将其培养成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提升城市品质

  树立发展形象

  城市秩序井然,市容洁净靓丽,建筑精致美观,设施国内一流,现代化、国际化形象品质充分展现,更加宜居宜业宜游……这是900多万温州市民心中对“品质之城”的愿景,也是“我为党代会献一计”活动的期盼。

  “品质之城”的打造关系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收到的建议建言中,大家不约而同发出了共同心声:温州要用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品牌,唱响诗画山水、温润之州,提振商行天下、诚信天下、义善天下的温商形象。

  赵用 摄

  品质之城是什么样子的?“我为党代会献一计”的留言板里,有这样的回复:品质之城应该是出行很便捷,城市交通快速通连;民生有兜底,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生活有保障;个人发展有包容,要让全市人民均衡发展,享受城市的美好时光和幸福生活;城市建设有活力,引入国际化城市的规划,把温州与世界紧密相连;城市发展注重环保,建设海绵安全型城市,健全城市重大事件的快速激活、应急反应、有效处置工作机制。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经贸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陈国胜则建议在我市启动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对标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多领域、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升级需求,在重点解决好“有没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好“好不好”和“优不优”,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赵用 摄

  如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专家学者认为温州具有独特条件,除市区之外,周边县区都有各自的产业特色,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他们建议温州品质之城的建设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让各县区之间能够共享高端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社会服务资源,实现真正的均衡发展。

  迈好“共富”步子

  夯实发展基石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春节,关于“共富”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在推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中,温州要怎样打造全省“共富”的市域样板,引起了专家学者的热议。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黄群慧在“我为党代会献一计”中建议温州在“两个健康”政策措施和创建工作中更加突出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容。他提到了扶持农村与山区的百姓创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电商创业成为新风潮,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大拓宽,越来越多农村居民走上创业致富道路,和城镇劳动者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在温商代表、罗格朗集团董事长张相永看来,实现“共富”首先要转变观念。他说,现在本地户籍的适龄青年在本地企业就业会觉得有失面子,企业和政府要一起努力,倡导留温创业,家门口就业的创富氛围,从而实现长期共同富裕。

  迈好“共富”的步子,关键还是要念好“人才经”。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张俊森就讲到了人才与共富间的关系。他说,温籍高端人才遍布全世界,温州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大力宣传温州独特区位优势、优秀文化底蕴和温州人民吃苦耐劳精神等,突出优势产业发展,招贤纳才,为温州凝聚发展动力。

  迈好“共富”的步子,要走好“民生导向路”,尤其是社会养老方面,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称,温州可以先行先试。他说,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难,难的是居家照顾。

  汤敏给温州提了“金点子”,比如发动较年轻的老人照顾年老的老人,由国家来设立时间银行,志愿者年轻时存入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时间,年老时可使用。另外,鼓励企业以捐赠实物,如淡季火车票,旅馆,金龙鱼油,卖不好的电视机,不时髦的手机等,这些都能用志愿服务时间的积分来兑换。

  面对“共富”这个看似宏大的概念,专家学者们建议温州地方版的“共富”,应该探索更多细化到经济社会和民生的每一个微观层面,其目标就是要让民众切实感受到发展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温州发布

  原标题:专家学者、温商代表、在外乡贤、海归青年新春建言献策党代会

  记者:夏婕妤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