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下沉泰顺团队在开展新项目“经脐单孔腹腔镜”。
温州网讯 在市人民医院质管科科长王文权的案头,放着一份长达7页纸的评估表,涉及40个打分项。这份文件名为“浙江省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评估标准”的表格,将从组织实施、工作举措、发展成效三个主要方面,对过去一年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进行一对一“体检”。
2021年3月29日,在浙江省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签约仪式上,明确13家省市级三甲医院重点帮扶32个山区海岛县(市、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温州市人民医院与泰顺县人民医院,凭借在2012年全省“双下沉、两提升”中开启托管帮扶攒下的底子,“跑步”入场全省“山海”提升工程项目。去年5月4日,首批12名专家“拎包”下沉,蹲点泰顺县人民医院,围绕“3342+X”提升要求,加快推动补齐山区海岛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短板。
专家“真下沉” 帮扶实打实
去年4月29日,在紧锣密鼓的谋划后,温州市人民医院与泰顺县人民政府签署“山海”工程合作协议。5月4日,首批12名专家到位,其中9人为副高及以上专家。医院质管科科长王文权因此多了一个新身份:泰顺县人民医院执行院长。
“省市县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牵手帮扶不是新鲜事,可这样的大力度还是头一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新国口中的力度,并不是客套话。下沉专家每个月要在泰顺工作至少18天,每天定位“打卡”,下沉时间和任务每月一报。这意味着,一大批主任、副主任医师直接在泰顺县人民医院看门诊、手术、查房、带教。
瞄准当地医院的薄弱环节,市人民医院制定了精准的帮扶路线:提升急救能力、打造专科特色、做强优势学科、提速信息化建设。通俗来说,就是通过提升,让泰顺县人民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县级龙头。
“从过去8个多月的实施情况来看,已初见成效。”据统计,自“山海”提升工程启动以来,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累计下沉天数1354天,门诊接诊1.5万人次,开展手术38台。
技术“真提升” 短板精准补
针对基层医院患者留不住、技术较薄弱等现实问题,“山海”提升工程开出“良方”:全面补齐山区海岛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短板。
深入推进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能力建设,做强做优影像、病理、检验三大共享中心,重点帮扶临床专科不少于4个,提升医院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两项能力,王文权说,围绕“3342X”任务要求,专家下沉后,每个月都开展至少一项新技术,重点推进补短板。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宝华很是感慨:‘山海’提升,解决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面对山区县急救能力较弱的实际,市人民医院开启“绿色”通道无缝衔接,用于胸痛、卒中病人的抢救。杨宝华说,从泰顺发现病人起,市人民医院就准备手术,病人在泰顺做完核酸和其他检查后,直接送到温州绕行急诊进入手术室,大大缩短了血管再通时间。
“像这样的无缝对接,已经成功抢救了30多例患者。”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毅,尽管结束了半年的下沉任务,如今每周六还是坚持去泰顺开展门诊、查房。他还肩负着另一项任务:帮助泰顺县人民医院筹建导管室。这也为今后急救病人能够留在泰顺救治提供“硬保障”。
支气管镜检查、子宫动脉频谱测量、内镜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经脐单孔腹腔镜、产科三维B超……专家“真下沉”带动一批新技术新项目“多点开花”。
群众“真受益” 特色更凸显
“山海”提升工程,究竟改变了什么?患者更有话语权。
泰顺县一名退休老人叶老伯,前不久在县人民医院进行了肺癌根治术,主刀医生便是来自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吕振业。手术采用目前最微创的手术方式: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手术很顺利,胸部创口只有一个,仅3-4厘米,术中无出血、术后很快恢复正常活动。叶老伯很是欣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找到市里大医院专家来开刀,而且2万多元的医疗费用经医保及商业保险报销后,自负仅2000多元,实实在在减轻了负担。
为解决距离带来的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山海”提升工程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当前,市人民医院已为泰顺县人民医院搭建“远程病理中心”,不仅派出人员现场诊断,疑难病理将通过该系统传至市人民医院由专家进行诊断。另外,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等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
“山海”提升工程要做到真下沉、真提升,这已是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的共识。医院副院长张红萍至今记得,多年前一名山区的孕妇前来温州看诊时,路上突发车祸导致流产。“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能下去,这个遗憾可能就不会发生了。”从“双下沉、两提升”到“山海”提升工程,张红萍把瓯越名医工作室下沉到了泰顺。如今,市人民医院4个瓯越名医工作室全部下沉到泰顺。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主任专家沉下去,每天定位打卡,每月都有新项目上马——“山海”工程 从“真下沉”到“真提升”
记者:孙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