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今天是“110警察节”,110作为报警电话,其中处置交通类警情也成为“110”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面对城市道路错综复杂的通行状况和每天发生的各种交通事故,公安交警是如何做到快速、精准处置的?昨天,记者走进温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情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情指中心),带你看一看温州公安交警的“智慧大脑”。
数说110
交通类警情逐年增加
近十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市现有汽车保有量呈现大幅度增长,目前已达到261万辆,同比2011年增长了175.17%,驾驶员达到310万人,同比2011年增长167.53%。
对此,市公安局交管局高度重视交通类警情接处警工作,面对警力不足、大范围施工等不利因素,大力实施社区交警勤务、数字化改革、“情指勤舆”一体化改革,向科技要警力、向改革要红利、向数字要战力,进一步提升交通警情的处置能力和水平。
如今110交通类警情处置已不仅仅是派出警力赶往现场,更多的是投入“科技警力”。就拿交通事故来说,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往往是“电子警察”,情指中心通过监控视频查看分析,及时对现场情况先行作出相关处置。
今年1月6日17时20分,市公安局交管局接报110警情:在瓯海大道高架上京隧道口(东往西方向)发生两车刮擦事故,事故现场严重影响瓯海大道高架的高峰通行。
辖区大队指挥室立即指令就近铁骑前往处置,同时及时调整关闭附近几处进入瓯海大道高架的匝道。仅4分钟,铁骑队员赶到事故现场,做好安全措施、拍照固定证据、撤离事故车辆,6分钟后,道路恢复正常通行。该警情的快速处置,其实就是市公安局交管局实施现代110交通管理警务机制改革成效的缩影。
“科技警力”投入不仅仅在处置110警情上。一天晚高峰,情指中心在视频巡逻中发现瓯海大道高架浃底隧道前有一辆轿车抛锚,立即指令辖区铁骑前往处置,同时交警在监控中发现,现场车辆不断在冒烟,出现自燃情况,随即启动处置预案,同步联动消防、施救等部门共同处置。路面铁骑仅用时4分钟到达现场,迅速采取交通管制、信号灯联动控制等措施,打通了快速救援通道,引导消防、施救拖车等车辆进入救援,在消防车辆迅速灭火后,施救车辆立即拖移事故车辆,交通恢复。
揭秘“三合一”
千里眼、巧手加智慧大脑
温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情报指挥中心前身是温州市公安局交通指挥中心,始建于2001年9月,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合署办公,负责122交通类警情的接警处置。2021年,根据公安“情指勤舆”一体化改革,交警指挥中心与情指联勤中心合并成立情报指挥中心。
走进情指中心,首先看到了是一个由40块高清显示屏组成的大屏幕,实时监控全市道路交通状况和全市警力部署情况。中心由指挥大厅、决策室和应急广播室等组成,设30个指挥处置席位。中心主要承担负责信号配时优化调控、视频巡逻、交警路面勤务管理等十大职责。
情指中心主任杨烨坤形象地介绍,情指中心能够快速、精准地应对解决各种交通突发事件,是因为中心拥有一双“千里眼”、一双“巧手”和一个“智慧大脑”。
一双“千双眼”,即视频巡逻岗。该岗位主要是运用高德地图预警平台、AR实景作战平台和视频监控平台开展视频巡逻,主动发现异常交通拥堵警情,然后迅速指挥处置,真正实现了可视化的指挥调度。去年,通过监控视频主动发现“交通事件”就达10175起,其中不少当事人还没有报警,情指中心就已发现了。
一双“巧手”,就是信号控制岗。该岗位主要负责市区410个SCATS路口信号灯配时管理优化工作,对高峰时段重点拥堵路段信号灯配时方案远程调控干预,调节道路的交通流量。如果把道路交通车流比作是流动的水,那情指中心就是一个控制水流量的开关。值得一提的是,市区已打造完成39条“绿波带”,涉及280个路口,总里程达117.1公里,停车次数从原先的195次下降至现在的89次,下降幅度54.3%,这些都离不开这双“巧手”的操纵。
一个“智慧大脑”,即数据研判岗。主要负责开展警情、勤务、流量、高德数据以及重点人、重点车、重点违法等交管大数据分析研判,形成研判分析材料,指导路面开展精准管理。如去年中小学生“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放学高峰遭遇下班高峰,高峰拥堵指数大幅上升超过10%,情指中心通过高德数据、流量拥堵数据研判分析,形成了研判分析材料,指导路面勤务和管理,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改装车、炸街车,情指中心运用大数据进行轨迹研判分析,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21年累计查处汽车改装车4327起,摩托车改装车131起,有效地净化交通环境。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今天是“110警察节”,记者昨走进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情报指挥中心 数说“千里眼”“巧手”“智慧大脑”
记者 王骁 交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