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跳广场舞,一只金毛狗端坐一旁,没有拴狗绳。
一位女士带着宠物狗散步,没有拴绳。
温州网讯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第30条明确规定,携带犬只出户,应按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犬绳等措施。这意味着,从5月1日开始,如果市民带狗狗出门,不佩戴犬牌和系犬绳的话,其行为将不再是违规行为,而是违法行为!
那么,温州养狗市民外出遛狗有牵绳吗?近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养狗市民牵绳遛狗意识薄弱,而绝大多数市民对国家出台这一政策点赞。
部分市民意识不到位
4月19日下午2点多,市区海棠广场附近,一位女士挥挥手,一只小型泰迪犬健步如飞地从草坪中跑了出来,没有牵引绳的束缚,在路上“自由自在”,偶尔随意地抬腿撒尿,还时不时追随着过路人的脚步蹭一蹭嗅一嗅。女士姓王,记者问她为何不使用牵引绳时,王女士回答:“它很听话,不会咬人的。”她说每天都会在下午出门遛狗,累了就坐在石板凳上歇息,让狗在草地上跑一跑。
下午3点,在江滨中路,市民黄先生领着宠物狗在路上走着,同样没有为狗戴上牵引绳。小狗一会儿四处转悠,一会儿又转身往黄先生身上扑腾。“这是我刚捡到的狗,它真的很聪明。”黄先生向记者透露,他从未养过狗,几天前才捡到了这只狗,还未做好关于养狗的功课,当记者提醒出门遛狗必拴绳的新规时,黄先生说:“如果国家说要把狗拴好才能溜,那我们肯定严格遵行啊,既然遛狗了,就要对小狗、对他人都负责。”
夜幕降临,跳广场舞的人群中有一个特别的存在,一只金毛乖巧地蹲在跳舞队伍旁边,没有绳子牵着。路过的人有与狗戏逗玩耍的,也有因为其体型较大面容失色慌忙绕道而行的。“其实这样大的狗得拴起来。我虽然不怕狗,但不代表所有人都不怕狗啊。再者,万一狗不小心抓到人,咬到人了,这多麻烦呢。”路过的陈女士说。
晚上8点半,东门大厦住宅区楼下,只听得到一阵犬吠。“每天都是这样,这只狗特别凶,跑得又很快。养狗的这户人家总是喜欢不牵着它。”住宅区李姓户主抱怨道,“这只狗刚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倒是牵着的,但是他们到了楼下就会给它松绑,跟疯了似的,一松开就是边跑边叫。”据李女士描述,她和这只狗的主人同住一栋楼,但是只要狗主人带着这只狗出现,她就没办法上楼,只能等狗先进家门了再上楼,有时候非常不方便。
拴绳遛狗“入法”获好评
昨日,记者来到市区绣山公园,收集市民对5月1日起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看法。
“出门遛狗必须拴狗绳可太好了,我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可怕狗了,以后她出门可又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带着娃在公园游玩的何女士说,小区里养宠物狗的人很多,孩子在门口穿鞋总碰到它们,有的会直接冲过来,孩子在街上迎面看到狗都会马上躲到她身后,来绣山公园游玩也有考虑到这里禁止宠物狗入内。
“早就该这样了,每次出门碰到没拴绳的大型犬,我都抱着孩子主动避让,总是面临‘人让狗’的尴尬处境。带孩子出门安全最重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张女士说,因为家人被狗咬过,现在还留有伤痕,所以她对没拴绳的狗有阴影。
坐在草坪上练瑜伽的陈女士也对拴绳遛狗入法持赞同态度,她说:“文明养狗、安全遛狗,以前都只是倡导,现在提升到法律层面,意义就不一样了。”
采访中,市民普遍认为,在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养狗遛狗,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表现,把养狗文明与养狗安全落实到法律上,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温州去年已出台《条例》
其实,早在去年7月1日,《温州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携犬出户不牵绳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了规范。《条例》明确规定,养犬人携犬外出时应当在犬只颈部佩戴犬牌,遛犬时使用两米以下的牵引带牵领犬只。
自《条例》实施以来,不少市民感受生活中变化明显,“犬患”少了,文明多了,不过,不拴狗绳现象时有发生。据温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近三年犬伤数据为:2018年,57116例;2019年,50173例;2020年,44825例。因犬受伤整体基数呈下降趋势,不过,数据依然庞大。截至目前,全市已接到养犬等级申请9032件,预约注射疫苗4585件,颁发电子准养证4513件。
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张晓铭介绍,犬伤数据的下降一方面得益于犬只管理的完善,流浪犬数量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好控制,逐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管控的原因,伴随着人们出行时间的减少,因犬受伤的概率也大幅度下降。“虽然说这几年没有出现过死亡病例或者说一犬伤多人的情况,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增强了,一被狗咬到抓到第一时间都会去接种狂犬疫苗,但是一些农村其实管的也不怎么严,所以这个数据也没有下降得很厉害。”张晓铭表示,降低因犬受伤的意外发生率,仍需社会各方继续努力。
来源:温州晚报
见习记者 夏嘉莲
陈洋洋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