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致敬菁菁校园“筑梦人”

温州网2020-09-10 08:23

  温州网讯 三尺讲台是他们奋斗的地方,青葱校园让他们实现价值和理想。在教书育人的路上,他们甘做“筑梦人”,用知识化就春风,将爱心酿成春雨,浇灌学生理想的蓓蕾。

  现如今,80后、90后教师已占六成。90后已接过教育的大旗,成为教书育人的新生力量。他们教书育人不拘泥于传统的方式,他们敢于挑战,也愿意坚守;他们在突破,也在不断成长。

  今天是我国第36个教师节,走近90后老师代表,聆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育人力量。

  他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奔腾吧,后浪!

  方杨杨:“心灵园艺师” 专注呵护每棵幼苗

  方杨杨所在的潘桥第一幼儿园,是瓯海区潘桥街道第一所公办幼儿园。28岁的她,是幼儿园里的“大管家”。她见证了潘桥一幼的变化,潘桥一幼见证了她的成长。

  从教7年

  多次论文、微课程获奖

  2013年方杨杨从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毕业之后,进入潘桥一幼当老师。7年间,她从一名普通老师,逐渐成长为总务主任、安保主任、副园长,看着幼儿园从一所乡村幼儿园成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

  一开始,方杨杨并不顺利。“课本上学的和实际的课堂大不一样,小朋友并不是乖乖听指挥的,当时就很挫败。”

  于是,她常常向前辈请教班级管理、教学方法等。一次团队赛课活动,为了上好一节课,她拉着前辈利用周末时间磨上一天。“甚至是一句话一句话地磨,改到我们两个人都满意为止。”

  从教七年来,方杨杨曾获瓯海区团队赛课二等奖,多次论文、微课程获区一、二、三等奖并参与课题研究。“一次次的磨炼,让我在专业上不断进步,让我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细心观察

  及时发现多动症患儿

  元元是给方杨杨留下深刻印象的男孩,进园第一天就把别的孩子的脸抓伤了。在小朋友们认真上课时,他会突然站起来或跑起来,很难集中注意力。

  方杨杨观察发现,元元特别易怒,具有攻击性,上课总是做小动作,“我觉得有点不对劲。”

  为了搞清楚元元这些行为的原因,方杨杨找了一部闲置的手机,在教室里支了起来,录下班里情况,重点看元元的表现。

  她给元元列了一个表格,记录他每天的小动作或者吵架、打架的情况。看着自己的记录,她意识到元元可能是心理问题引起的,马上把情况汇报给园长。经园长和元元家人沟通,元元被带去医院做了检查,查出他有多动症。

  元元的爸爸妈妈感激地说,所幸老师发现得及时,孩子才可以尽早接受干预。

  专注工作

  让幼儿园变得更好

  方杨杨说,担任潘桥一幼副园长后,她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以前只需要考虑完成本职工作,现在想更多的是怎么让幼儿园变得更好。”

  2020年春季她参加温州市百名农村业务园长培训班,收获颇多。带着“温州市课改的九把钥匙”,她在幼儿园里进行了“劳动小主人”这把钥匙的研讨和实施。她召集老师进行研讨,梳理了一日生活中可以进行劳动的时间,引导教师放手,让幼儿自主劳动,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去探索了解植物的奥秘,让种植劳动课程真正发挥作用。

  在一次瓯海区的会议上,她发现中心区的幼儿园都在利用课程故事推进课程的实施,顿感压力很大。开完会,她随即要求老师开展课程故事的学习。经过一学期摸索,潘桥一幼开展了好几个课程故事的活动,积累到现在,他们有十几个拿得出手的课程故事。“上次一名家长说,她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通过课程故事的方式,现在孩子回家和她讲得头头是道,听到家长这样的反馈我们就开心了。”

  “我的想法很简单,无愧于每个进入潘桥一幼的孩子。”方杨杨这样说。

  喻婷婷:“思政课高手” 既讲高度又讲温度

  1992年出生的山东姑娘喻婷婷,戴着眼镜,一脸文气。她是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最年轻的思政课教师,谈起执教的课程,她立马以专业的劲头,讲得头头是道。

  现身说法

  让理论生动“接地气”

  在许多人眼里,思政课的教材很枯燥,一些理论概念不好理解。这样一门课,如何能让学生愿意听、喜欢上?喻婷婷有自己的秘诀。

  通常在“开学第一课”,喻婷婷先结合教学要求以及课程性质“现身说法”。她会跟同学们讲自身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以及她在上大学时是如何喜欢上思政课的,快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喻婷婷也喜欢让学生来讲思政课。在她上课的班级里,有从部队退伍回来的学生,喻婷婷就让他们结合在部队的所见、所闻、所学整理总结,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基础差距,喻婷婷平时主张“因专业施教”,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比如,设计创意学院的学生创作动手能力比较强,她就让学生结合自身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去设计作品,作品可以是手抄报、KT板、小视频等。对于理工类学生,针对男生关注时事热点、体育竞赛等特点,喻婷婷在讲述弘扬中国精神的过程中,结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以及奥运精神、女排精神等展开课程。

  用心教学

  收获一批学生粉丝

  一名同学刚上思政课时不认真,非但不带书本,还睡觉、打游戏,喻婷婷没有责骂,而是用精彩的思政课程来吸引学生,该名学生很快有了改变,他说“不能辜负了老师的精彩课堂”。喻婷婷的用心,换来了不俗的成绩,曾获得浙江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第六届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温州市第九届微型党课比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同样,用心也让她收获了一批学生粉丝。

  今年,喻婷婷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学生给她发来致谢短信,邀请她一起拍摄毕业照。

  与时俱进

  让思政课堂常讲常新

  “懂得感恩,主动去认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基本规律,准确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培养自己应有的素质,成为一名融入和引领时代、奉献和服务社会、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优秀大学生,我想这是学习思政课的意义。”喻婷婷认为,00后大学生很有自己的想法,这拨互联网的原住民,一出生就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他们需要有能够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课引导学生完成正确的社会化,特别是政治社会化的作用无可取代。

  喻婷婷坦言,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讲透彻历史,更要与时俱进、常讲常新,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作为青年教师,她将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把思政课上得有高度、有深度,更有温度。

  张文渊:“校园发明家” 倾力锻造创新之翼

  在瑞安市湖岭镇中学创客教室的抽屉里,有一沓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科学教师张文渊独立拥有的实用新型证书11项,与同事合作的3项,与学生合作的3项,帮助学生独立申请4项。这些证书对乡村学校而言,显得特别来之不易。

  首次出手

  5个小发明4个获奖

  2013年,张文渊来到湖岭镇中学执教。当时,学校硬件设施很差,张文渊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有限的条件下赤手空拳打出了一番天地。

  那时,恰逢瑞安市举办第二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领导让张文渊指导学生参赛。在这之前,学校从来没派学生参加过这项比赛。张文渊至今记得科学教研组组长对他说的一句话:好好指导,山区的孩子一样能绽放光彩。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当时,张文渊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学生对创新了解不多;二是学生有课业压力,挤不出太多时间和精力。

  于是,他在生活中寻找大量的创新例子,让学生知道创新其实并不难。然后,他鼓励学生对别人已有的创新进行改进,从模仿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这项比赛的推动下,张文渊组建学校第一届发明社团,当年选送的五个小发明有四个获得瑞安市的一、二、三等奖。

  创新成果

  50余人次获得各类奖项

  此后,张文渊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用于生活,涌现出实用且贴近生活的作品。一名女学生发现家里的碗碟夹无法伸进微波炉,于是用掌握的工程学原理发明横向碗碟夹,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修改数十次,终于获得了宋庆龄基金会全国少年儿童发明奖铜奖。

  另一名学生给张文渊设计了一张带健身功能的办公桌,这项设计让她获得国家专利。这名学生考上瑞安中学后,运用学到的高中物理知识对作品进行改进,给健身办公桌加上电磁感应设备和蓄电池,说可以让老师在停电时还能健身备课。对此,张文渊感慨良多:“我们不仅要教他们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文渊在教学上的钻研结出硕果,他指导学生取得各级各类创新奖项50余人次,曾获温州市第九届青少年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7年获瑞安市初中科学教师学科能力竞赛一等奖,2019年获温州市中小学实验说课比赛初中科学组二等奖等,在学校牵头创立温州市第二批青少年创客教育基地、温州市第三批中小学STEAM教育试点学校。

  团队发力

  开设33门拓展课程

  在张文渊看来,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一群人的潜力才是无穷的。在他的带动下,加入科学研究探讨的老师越来越多。于是,该校从事创新教育的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团队,陆续开设电子技术、数学魔法、科学趣味实验等33门拓展课程。

  张文渊说:“我们的创新教育就是这样从无到有,像婴儿学步一般蹒跚前进。我相信,今天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一粒创新的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创新的参天大树。”

  徐蝉璐:“文科女学神” 语文课堂频出新招

  在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网站的留言板上,曾留着一条热门留言:表白蝉璐,她上了我从未听过的语文课。这条留言所说的主角,就是该校高中语文教师徐蝉璐。

  别出心裁讲译作 让人耳目一新

  1992年出生的徐蝉璐,以2010年温州市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并把母校温州中学的校训“英奇匡国,作圣启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013年,大三的徐蝉璐回温实习。第一堂课,便是面对温中的学弟学妹,底下还坐着她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在曾经的语文老师面前上语文课,很少人有这样的体验。想起这段经历,她直呼“紧张”。

  不过,紧张的情绪并没有影响她的发挥。那节课的课文是《瓦尔登湖》的一个节选片段。徐蝉璐说,以往的语文课堂,一般只抠汉语的字眼,但在讲译作时,这或许会有缺失。“因此,我在学生面前大声朗诵英文原文,当时很多学生的眼睛亮了,他们似乎想说:‘语文课还能这样上?’”

  徐蝉璐之所以朗诵原文,是想让学生们感受译文的典雅,既保留了原有英文的意境,又体现了中文的特有美感。听完这课,曾经的语文老师欣慰地对她说:“年轻人有想法。”

  备课到夜里十一二点是常态

  作为金庸迷,前年听闻金庸去世时,徐蝉璐大哭一场。于是,她索性将金庸作为引子,和学生们讲述中国古代“侠之精神”。

  次日课堂上,她先是放了一曲《沧海一声笑》,然后讲金庸的经典小说,引出古典文学中“侠”的概念,继而讲解“侠文化”。“我忍不住一边讲,一边哭,好多学生都跟着湿了眼眶。”徐蝉璐说,“我当时和学生们说,‘我的童年梦碎了,但我想把我的侠客梦传给你们。’”这堂课的最后,她点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主题。就这样,一节本夹带着“私货”的语文课,成了一节文学赏析课,更是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

  “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学生。”回顾6年的教学生涯时,徐蝉璐这样说。上一堂高质量的课,她往往需要准备七八个小时,“夜里十一二点备好课是我的常态。”她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语文。

  要求自己和学生“心诚、志野”

  徐蝉璐与学生的情感联系生发于课堂,却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前年当了班主任后更是如此。

  徐蝉璐的学生当中,有得过心理疾病的郁躁男孩,她一次次在接送路上聊学校、家人、人生,聊了几乎整个高三,而今他成了阳光大男生;有考试失利晚上在走廊痛哭的学生,是她陪着谈话到深夜,用自己的经历治愈学生的创伤,也让两人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有成绩不好而自卑的学生,是她每天中午和晚上帮助分析每一道试题,让其高中三年语文成绩一枝独秀……

  今年,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徐蝉璐肩上的担子不轻:在教学之余,要研究高考新政策,帮助孩子做好生涯规划。至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她笑着说:“我现在的班名为‘诚野’,是对学生和自己的共同要求。心诚,走稳脚下路,职称进一步;志野,涉猎新知识,生活出广度。”

  刘温秋:“金牌指导师” 擅长挖掘学生潜能

  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能医疗……“物联网”听上去是一个时髦词汇,实际已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有一位倾心钻研物联网知识的教师,他不仅自身专业过硬、技能精湛,还指导学生在各项赛事中屡获佳绩。他就是今年7月份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刘温秋。

  求学期间有幸遇到“技能大神”

  1990年出生的刘温秋,是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9届毕业生。2016年,他考入母校温职专工作,成为一名物联网专业教师。

  说起在温职专的求学经历,刘温秋充满了感激:“当时我遇到了良师,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

  刘温秋说,他凭着对计算机的好奇和兴趣,在2006年中考结束后报读了温职专的计算机专业,当年的班主任董跃江在专业老师中素有“技能大神”之称。在董跃江的精心指导下,他很快入门并渐入佳境。“我深深感受到,一名好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有多重要。所以工作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用扎实的技术引领学生成才。”

  令刘温秋印象极深的,还有温职专一名数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让他暗暗下定决心,不仅要学好老师教授的东西,还要比老师学得更好。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竞赛获佳绩

  “勤奋爱钻研”“沉稳能静心”“严谨有条理”是刘温秋身上抹不去的“标签”。无论是求学时期还是工作以来,他坚持看书学习、技能实操,“从事这一行,一刻不敢懈怠。”

  几年付出,让刘温秋收获了丰硕的果实。2019年,他参加浙江省青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获第四名,代表浙江省出征国家级大赛,在来自全国各行各业并经省级选拔的150多名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位列第14位(前20强中来自教育系统的选手仅两位,他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7月又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多年来,刘温秋在学校主要负责“技能队”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带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经过无数个夜晚的悉心指导,他发现问题、设计预案、总结归纳,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在2017~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两金一银的佳绩,创造了温州地区同一指导师指导两项竞赛获全国一等奖的纪录。

  业余时间钻研专业前沿技术

  “技能队”里的学生都经过严格筛选,学习能力很强。不过其中偶有小插曲,比如某个同学取得成绩后有些飘飘然,开始沉迷玩游戏。在摆事实讲道理无效后,刘温秋就会用技术碾压他,激发出对方不服输的狠劲,让学生重新专注于学习。

  “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憋着一股狠劲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在他的带领下,学生表现出色。原“技能队”的一名学生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全国大赛二等奖,免试进入理想的大学,大学期间参加中国技能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赛项获第三名,获得入选杭州市D类人才的机会。

  刘温秋业余时间喜欢研究计算机编程、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家居等专业前沿技术,每次有新的收获都会与同事分享。一直以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对职教事业的执着,对专业理想的孜孜追求。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 华晓夏 姜瑾瑾 夏忠信 王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