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干达工厂”看温商民企走出去的迭代升级

2019-10-25 08:02

  温州网讯 纪录片《美国工厂》前一段时间大火,讲述的是玻璃大王福耀集团在美国设厂的故事。故事主线围绕工会之争——美国工人试图成立工会,却在工作思维等方面与中方管理者产生分歧。当然,纪录片还触及了更大的母题:今天的资本身处怎样的全球环境,又将如何面对全球变局。

  观影后,我想起了一个身边的例子:温商孙坚和他的旺康集团。

  2016年认识孙坚的时候,他在非洲尼日利亚、加纳和坦桑尼亚已经有三个瓷砖(品牌为Goodwill,意为美好愿望或商誉)生产工厂。此后,他又紧锣密鼓地筹备了乌干达工厂,并进军中东市场,在沙特建立园区,海外总投资已超40亿元。其中,乌干达工厂在此前的非洲经验基础上,在本土化和政府关系方面进行得较为顺利。

  我问,乌干达工厂成立工会了吗?孙坚的团队成员笑笑,“这确实是个需慎重对待的课题,在整个工厂的内部融合上,我们做了很多努力。”

  如果说温商走出去的1.0时代是通过勤劳吃苦的精神在服务业谋一份生活,2.0时代是通过贸易和能源资源“赚快钱”,那么3.0时代则是真正落地互惠双赢。中国人在外营商是否能真正得到尊重,真的还要反求诸己。从掠夺式,到“授人以渔”,是一个过程,更是大势。

  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在孙坚的乌干达工厂,90%的员工是乌干达当地人,而且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工厂。解决就业率的同时,Goodwill还致力于提高当地员工的就业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乌干达在非洲一流的教育水平,不仅仅是一线生产工人,工厂在行政、销售和财务等领域都培养了一批本地员工。在一个Goodwill奥特莱斯商场,甚至整个销售团队都实现了本土化,团队负责人则是一位印度裔乌干达人。

  在此之前,乌干达当地几乎没有瓷砖品牌生产商做过这样的厂家直销模式:把所有产品集中到一起展示,集中下单可享受价格优惠。本土销售团队还学会了销售下沉,通过走访每一个乡镇,扩大品牌知晓度。

  对于Goodwill的代理商,孙坚的团队还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为物料编码,如何进行仓库管理。乱糟糟的仓库更新管理方式后,物流更加高效,大大降低了代理商的工作成本。

  我在孙坚身上也看到了很多温商的优秀品质,比如说干就干的强执行力。旺康近十年的海外发展,也遇到了大多数民企都会遇到的问题,其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意义。

  比如,与福耀集团相似的是,孙坚在乌干达找到了一位中国籍负责人,他曾任职于中国国企,在非洲多国都有工作经历,对非洲的情况较为了解。但实际控制人和职业管理团队之间,初期或多或少有着不同意见。双方如何磨合,非一朝一夕。

  温商出海,虽然挑战重重,但脚踏实地,未来可期。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杨晓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