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温沪两地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有何不同?

2019-06-21 08:14

  温州网讯 昨天,刊发了《8月1日起,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执行新标准》一文,引发市民热议。而在几百公里外的上海,将于7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也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被称为“全国最严的垃圾分类”。

  让我们来蹭点热度,看看温州、上海两地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投放和相关处罚规定有哪些不同?

  标准基本相同分类名称有别

  据了解,2018年4月1日起,我省开始实施《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8月1日执行的《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则是对分类管理办法中如何分类进行补充。根据我省新标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此外,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和装修垃圾单独分类。

  而根据《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其中,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湿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尽管两地存在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这样不同的分类,但记者注意到《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写明:“干垃圾即其他垃圾,湿垃圾即易腐垃圾。”

  “各地执行的基本上都是国家制定的四大分类标准,只不过为了便于市民的理解,采取了不同的称呼和标示。”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宣讲员应孔泽告诉记者,上海采用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叫法,本意是为了方便市民理解,实际上分法、投放方式与浙江标准基本相同。

  结合当地实际少量分类不同

  尽管两地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基本相同,但应孔泽告诉记者,具体到某个物品还是有些不同的。例如口红,在浙江标准中,口红是化妆品属于有害垃圾,而在上海标准中,则属于干垃圾。回形针属于金属,在浙江标准中属于可回收垃圾,而上海标准认为回形针看似是金属可回收物,但失去循环利用价值,是不宜列入可回收的垃圾种类;榴莲壳和椰子壳,浙江标准中属于易腐垃圾,但因为相对还是难以处理,在上海标准中列入了干垃圾。而坚果类、大骨头虽然是属于食物,但是在两地的标准中,都是属于其他垃圾(干垃圾)。

  应孔泽说,具体到某个物品分到哪一类,都是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处置设备以及可回收利用产业制定的,而且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也是实时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如旧衣服最初是其他垃圾,如今已属于可回收垃圾。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物品种类越来越多,其实如果真的分得很细的话,可以有1000多种分法。例如面膜,你按照不同标准去算,可以算有害垃圾,也可以算其他垃圾。”应孔泽说,现在并不要求市民百分之百分得准确,为了让市民逐渐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各地现行的标准也是以“简单易行”为原则制定的。

  处罚标准类似管理重点有别

  为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执行,两地均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根据我省的规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未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单位和个人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对应的收集容器或者将生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交给专门的回收经营者,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而《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未按照标准配置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或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的,旅馆经营单位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的,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的,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将有害垃圾与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或者将湿垃圾与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的,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另外,对于管理责任人,《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未按照要求设置收集容器、设施的,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管理责任人未分类驳运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从两地的规定来看,都对不规范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制定了对应的惩罚机制。但相对来说,上海细化了责任单位的类别,在规定中特别说明了餐饮单位、农贸市场、旅店等责任单位的惩罚机制。

  编后: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推进,相信全国各地都将结合自己的城市实际,推出各自的垃圾分类标准。虽然大方向一致,细节可能会各有特点。准确把握所在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从根本上形成垃圾分类的自觉是体现温州人文明程度的基本要求。

  而对于在老家的温州人来说,虽然新标准还有1个月才开始实施,学习垃圾分类新标准、配备必要的垃圾分类用具已经时不我待。或许温州的垃圾分类硬件还有待完善,或许你身边有人还在我行我素,但是,我们自己不妨先行动起来。相信随着参与垃圾分类的人群不断壮大,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身边的环境更美了,空气更清新了,你的心情也更好了。

  延伸阅读

  在沪温州人这样看“最严垃圾分类”

  定时倒垃圾让上班族犯难

  温州人柯小姐一家定居上海浦东新区,对她来说垃圾分类新政是社会进步,但也给目前的生活带来一点困扰,她希望条例执行更加人性化。

  前几天,柯小姐所在小区的居委会通知业主们开会,传达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具体内容,并分发了相关宣传手册。柯小姐敲了一下重点,包括“只有早上7—9点,晚上6—8点可以倒垃圾;小区里传统垃圾桶要取消,建分类垃圾房,装上摄像头,倒错一次罚款200元,还有可能上失信名单”。

  拿到细则后,柯小姐的微信群里的上海居民就炸开了锅。“这个倒垃圾时间,让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倒垃圾的机会都没有”“如果尿不湿上有便便,那算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柯小姐说,对于这种从长远看来推动社会进步的条例,大家都是支持的,但条例的执行,还是希望更加人性化,考虑得更加周全一点。柯小姐也反思了日常垃圾分类这件小事,自己和老公并没有做好,反倒是读小学的儿子一直严格执行垃圾分类。“他们从小就学习到垃圾分类知识,去扔垃圾都会分类得很好。相比起来,我们大人还有一段很长的思维转换的路要走,要向他们学习呀。”

  此外,因为要求居民在家中就完成垃圾分类,所以最近垃圾桶在上海也是热销品。柯小姐就买了一个,不过柯小姐琢磨装一个厨余粉碎机,可能更方便。

  要记住具体分类着实不易

  “我目前了解的主要是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区别,另外的干垃圾和湿垃圾还要再看看记一记。”今年50多岁的王女士和儿子一家住在上海徐汇区,平日里主要帮着带孙子。眼下,即将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无疑给王女士出了一道难题。扔了这么多年的垃圾,接下来要分开来扔了,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分类执行,对于王女士来说都不容易。

  王女士家里的垃圾桶不少,但目前家里的垃圾投放没有具体分类,装满袋子后统一放在楼道垃圾桶里,由小区物业清洁员负责清理。王女士表示,这几天小区物业来宣传的次数也多起来了,并且给他们发放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这才让她意识到这个做不好要罚款的“垃圾分类”条例,真的离她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记者了解到,王女士所在的小区,接下来会在每个楼道增加一个垃圾桶,一共干湿分离两个垃圾桶,然后由专人拉到小区集中垃圾处理点进行二次分离,以此相对减轻业主的垃圾分类“负担”。

  王女士告诉记者,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之间都有一定的迷惑性,扔之前还要仔细辨别一番。“比如像过期药片,我的理解是它可能回收过去有别的用途,但我对照了那个投放指南,才知道它是有害的垃圾,还有花生壳、饼干算是湿垃圾,但我以为它们是干垃圾。要记着这些细枝末节着实不容易。”王女士无奈地说道。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诸葛芳芳 张晨 郑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