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物古建筑,我们将这样呵护它们!

2019-04-17 06:21

  温州网讯 巴黎圣母院起火了!圣母院标志性的塔尖烧塌,美丽的玫瑰花窗损坏……当全球都在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失惋惜扼腕时,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温州也被这个噩耗震惊。许多温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关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霸屏。

  透过巴黎圣母院的熊熊大火,很多温州市民不免回想起去年受强台风“玛莉亚”强风暴雨的影响,苍南矾山镇福德湾省级文保2号A座煅烧炉墙体炉砖散落地面;2016年中秋节,泰顺3座国保廊桥薛宅桥、文重桥、文兴桥在“莫兰蒂”台风中被洪水冲垮;2011年11月,永嘉县岩头镇百年古街丽水街失火,4间木质结构的古屋化为灰烬。网友们呼吁:文物古建筑因为历史悠久,显得弥足珍贵;也因年代久远,更需倍加呵护。

  火灾与虫害文物古建筑“极易受伤”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23处。同时,根据温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古建筑类数量大约占普查总数2/3。

  据市文保所所长董姝介绍,由于文物古建筑年代久远,大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因此在保护过程中容易遭受破坏。其中,火灾和虫害是文物古建筑受到伤害的两大主要原因。

  董姝说:“与巴黎圣母院等国外建筑相比,温州的廊桥、苍坡、永昌堡等大多是木结构建筑,防火性能更差。”为了有效保护这类文物古建筑,市文保所已与文物属地管理部门签订责任书,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消防十条”的规定开展日常勤巡查,排除火灾隐患。

  而温州潮湿温润,木结构的建筑不仅容易发生火灾,还容易遭受白蚁、木蜂等病虫害的侵蚀。如泰顺廊桥就曾因为木蜂筑巢差点毁于一旦。因此在保护过程中,文保工作人员会对古建筑进行防虫处理,尤其是每年开展白蚁防治。

  此外,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余求红也介绍,早在2001年我市就已经出台《温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对各类文物的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同时,文保单位还有严格的内部操作流程,在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过程中都有严格的工作规程,因此我市文物保护总体呈现良好态势。

  保护与修缮文物古建筑“重获新生”

  火灾和虫害,我市各级文保部门严格防范,尽最大努力确保文物古建筑安然无恙。但是每年夏天台风和暴雨等恶劣天气仍会对古建筑造成巨大威胁,如苍南矾山的煅烧炉和泰顺的古廊桥都曾在台风中遭受破坏。

  2016年中秋,受第14号台风“莫兰蒂”影响,泰顺境内薛宅桥、文重桥、文兴桥三座国宝级廊桥,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先后被洪水冲走。泰顺县委县政府、各相关单位、民众与志愿们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全民救桥”行动。在被洪水冲毁一天之后,三座廊桥大的木构件全部都找到,为日后修建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满血复活的文重桥

  随后市文保所相关工作人员在泰顺组织廊桥的测绘及评估工作,加上原有的数据资料,确定这三座廊桥完全具备修复条件。国家、省、市等各级文物部门纷纷为廊桥灾后修复审批开辟了绿色通道,省古建院专门成立修复方案编制工作组,以最快速度完成各项方案编制工作并全程参与指导廊桥修复各项工作。2017年10月4日,3座国保廊桥主体修复工程提前一个月全面完工。廊桥雄姿重现碧波之上。

  与泰顺古廊桥一样,“世界矾都”福德湾2号A座煅烧炉的命运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去年7月在台风“玛莉亚”中倒塌后,矾山镇投入60万元启动修复工作,使“世界矾都”的标志性建筑重获新生。

  开发与利用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

  坐落于龙湾永中街道一片民宅中的永昌堡,是明代嘉靖年间为抗击东南沿海倭寇侵犯而修建的。它已经走过了风雨460余年,仍依稀可见当年方正端庄的布局。

  自从2002年挂牌成立永昌堡修建保护管理委员会以来,龙湾区通过持续投入资金,对永昌堡的古城墙、古宅、宗祠进行全面抢救维护。除了对沿街、沿河建筑物进行修复外,当地还让上河区老街整排居民楼华丽“变身”——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木质雕窗,与古桥流水相映衬,还原水乡人家风情。

  如今,永昌堡周边的沿街店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上河沿岸洞桥底路等老街,清一色的木质门匾招牌,檐下挑着红灯笼,茶室、餐厅、照相馆等应有尽有,对文物古建筑的开发与利用,也给百年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迎来了新的生机。

  和永昌堡一样通过开发和利用获得新生的还有鹿城区的杨宅。

  2007年因广化路拆迁建设,将原位于鹿城区浦桥河畔西门莲花埭3号的杨宅实施平移保护。经过一年时间对杨宅内部修缮后,采用原工艺修复,修旧如旧。如今,杨宅已经变身武术博物馆,这一创举打破了以往政府包揽文保单位管理和经营的传统,将文保单位的使用权交予民间。

  温州武术博物馆

  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古建筑不仅仅只是老房子,在她身上体现的是民族传统、民族智慧。保护好文物古建筑,就是尊重历史。董姝讲,像永昌堡和杨宅那样通过保护和开发利用,让文物古建筑发挥新活力,获得新生命的做法是当前文物保护的主流,是文物的活化利用。

  来源:温州日报全媒体

  记者:夏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