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小草”馨香满城的文化密码

2017-10-27 09:51
温州道德馆道德模范墙因为“兰小草”隐善,人像曾以芳草图案表示。

“兰小草”王珏

  温州网讯 在浩瀚灿烂的道德星空,15年来,每年的11月17日,“兰小草”总像颗行星,带着他每年隐名捐款2万元33年的“星雨心愿”,如期而至,匆忙而去,留下凡人大爱的光辉。

  今年,11月17日,又将来临。现在,默默坚守隐名捐款15年的温州洞头乡村医生“兰小草”王珏已经永远地离去,在未来18个11月17日里,“星雨心愿”还会如约而来,道德星空依然会闪烁“兰小草”的光芒吗?

  昨前两天,追踪报道“兰小草”近16年的记者,走进了“兰小草”王珏家乡洞头区元觉街道、祖辈所居的永昌堡、市慈善总会、市道德馆等,追寻答案,感受最美温州人“兰小草”超越名和利的坚守带来的心灵震撼、探究“兰小草现象”蕴藏着的温州文化密码。

   14年爱的专递净化了心灵

  “兰小草”王珏妻弟侯海国,帮助“兰小草”送了14年的捐款。前天,在追悼“兰小草”王珏时,他泪流满面,说起了14年刻骨铭心“爱心专递使者”的经历:“2002年11月17日,第一次和姐夫一起到了温州晚报一楼,姐夫把一包东西往接待台一放,就拉着我走了。第二天,我看到温州晚报报道《“星雨心愿”沉甸甸两青年送来巨款悄然离开》,才知道姐夫把辛苦挣来的钱捐了出去,并且还要捐33年。”

  2003年11月16日,“兰小草”给侯海国送来了一包裹,请他再把它送到温州晚报。侯海国说:“我打开包裹一看,里面又是2万元钱,我心怦怦在跳,我太想把钱留下来。我当时在乐清一美发店打工,每月收入才1000元。这2万元钱,可以让我开家美发店当老板……”

  侯海国当晚一直睡不着觉。他说:“第一次送捐款的一个个画面在脑子里闪过,当时从洞头到温州晚报,要坐船又要乘车,姐夫为了省钱,到了市区连打的都舍不得。这钱转送更需要的人,才对得起姐夫,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2004年11月16日,“兰小草”再给侯海国送来一包裹,侯海国说,他再也不打开看了。那一年,侯海国借钱开了家美发店,同时也立下了一个家规也是店规,向姐夫学习,周边的困难群众来理发,减免理发费。

  对于为何一直选择让侯海国送钱,侯海国说,姐夫没有明说,估计为了隐名。

  2011年11月17日,侯海国在送捐款时,通过公用电话和记者联系,透露了“兰小草”零星信息。结果,“兰小草”就“罚”他停当“爱心使者”一年。

  侯海国说,替“兰小草”专递“星雨心愿”14年,他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觉得做个力所能及的“兰小草”很快乐。

  做好事不留名成家教家风

  进入永昌堡,迈入温州首个家风家训馆——英桥王氏家风家训馆,可看到廉勤正直、孝亲敬长、推崇义举等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打开英桥王氏族谱,显示“兰小草”王珏是二十二世裔孙。1985年,王珏的爷爷从永昌堡搬到了洞头元觉定居、行医。

  “兰小草”王珏父亲王承钧传承了王氏家风,家教极严。王珏弟弟王瓒回忆说,他小时候调皮做错了事,父亲就罚他站两个小时,还让其他兄弟一起面壁思过。父亲还经常告诫他们,人要诚信正派,做好事不要留名。

  2010年,王承钧还根据几个儿子的性格特点,给每人写了个家训。

  “兰小草”王珏对于儿子王子震教育,则偏向于身教。王子震说,父亲随身带着针炙盒,发现有人中暑就马上救治,治好了,转身就走,不要报酬,不要留名。他们的家风就是默默地做好事。

  王珏在家里从未对儿子说起“兰小草”。4年前,王子震考入大学后,侯海国拿出一大叠温州晚报对他进行入学教育,指着“兰小草”的报道问,你知道谁是“兰小草”?王子震说:“得到答案后,也没有被震憾。因为,心目中爸爸就是这样的人。”

  “兰小草”王珏病危时,家人提出把“兰小草”的身份告知社会。“结果,姐夫听了很生气,脸色很难看。”侯海国说,家人再也不敢提起此事。

  王珏临终前还叮嘱王子震:“要照顾好妈妈,今年11月17日快到了,想法把这钱送过去。”

  侯海国哽咽地说,“兰小草”王珏离世当晚,他们开了家庭会议,最后决定联系温州晚报记者告知“兰小草”情况,因为王珏办的诊所这六七年来收入很一般,王珏生病后开销很大,家里钱已花光,再加上儿子刚大学毕业,妻子没有工作,自身比较困难,怕今年11月17日失约,对不起公众,才想把这事情讲清楚。

  王子震说,后来公布了,想不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这么重视,我将以各种形式接棒父亲的“星雨心愿”。

  “兰小草”+互联网显磅礴力量

  温州大学教授张小燕长期关注“温州人做慈善不留名”,她说,完成“兰小草”心愿应该没什么问题。温州素有隐名捐款的传统,“兰小草”众多,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生活并不富裕,但坚持长期隐名行善。这种道德自觉、文化自觉是温州慈善最坚实、最具活力的基底。

  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说,在温州每年都有一批爱心人士隐名捐款。其中,有位老伯,称得上又一个“兰小草”,每月都要隐名捐款500元,已坚持了十几年。从现有的统计数据看,仅2014年就有74位不留名的爱心人士捐款,累计金额近16万元。不少人还以“同志”“温暖”等化名捐赠。

  鹿城区慈善总会会长林瑞荣说,去年,隐名捐款笔数占10%左右,每笔金额一般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但最大一笔隐名捐款高达10万元。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迅猛发展,温州还出现了庞大的线上“隐善”群体。今年4月,龙湾区罗东街发生火灾,造成一家庭两死一重伤,本报雪君工作室发出募捐倡议,经网络接力转发后,阅读量超过6.7万。第7天,该家庭就累计收到100余万元善款,其中来自线上的隐名捐款达90万元,网上“兰小草”突破1万人。侯海国说,他也参与一些线上的隐名捐赠。

  “兰小草”+互联网如同“蚂蚁雄兵”,显示了磅礴力量。对“兰小草”事迹长达十几年的媒体连续报道,也不无在中起了榜样作用。

  全民行善有温州文化基因

  走进温州道德馆预展厅、市图书馆,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了“兰小草”们崇德向善的文化密码。回溯历史脉络,永嘉学派对温州人思想道德影响深远,它鼓励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民间慈善。

  集永嘉学派之大成者叶适,肯定了人的私利,但更强调“利天下”的公利,推动社会上层积极参与民间慈善,对社会中层尽其所能参与的予以充分褒扬,并鼓励弱势群体也要互救互助。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吴三军认为,“兰小草”和“兰小草现象”之所以花开叶茂,与根植的文化土壤有关,“兰小草”们既受永嘉学派、家风家训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滋润,又受勤劳朴实、同舟共济的海洋文化等区域文化的养育。同时,“兰小草现象”、“+互联网”等又进一步丰富了城市道德和文化内涵。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更是加快构建适合新时代的道德文化建设体系,激活了优秀文化基因,并进一步健全了社区好人到中国好人的5级推荐评选体系和机制平台建设,树立起道德典型近千人,其中有9人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3人入选“中国好人”,“中国好人”入选数居全省第一。在温州,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芳草萋萋,馨香处处。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表示,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鼓励和引领更多人参与温州的道德建设,打响“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品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走在前列。

  幽兰小草,馨香满城。11月17日,是温暖一座城的日子。这一天离我们又越来越近了,许多网友给本报留言:能不能将每年11月17日作为城市慈善公益日或网上隐善公益日,让幽兰小草不断在瓯越大地生根发芽,成为一个节日,升华为一种文化。

  “兰小草”和“兰小草现象”在一次次感动温州的同时,激扬起了强大的榜样感召力、凝聚力和带动力,幽兰小草、凡人大爱如脉脉馨香滋润每一位温州人的心灵,千万温州人,正凝聚在道德的星空下,托起一座千年名城的道德文明新高度。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王若江袁寿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