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为百条温州街巷建“姓名档案”

2017-08-28 07:44
鹿城区朔门古街

  温州网讯 你知道矮凳桥和朱元璋有关,鸡鸣岭的来源竟是出自乾隆皇帝游江南时的经历,而热闹的妙果寺商场以前竟是贫困交加的孤寡老人的栖身之所……走在温州的古旧街巷,每一条都有它独特的一段故事。最近,我市民俗学会会长金文平老师,就将这些古旧街巷的故事结集成书,取名为《温州老街巷掌故》。

  大榕树下老人讲述传说

  鹿城作为文化名城,具有近1700年的历史,而这些历史很多都记载在旧城的街巷中。走在街巷,你会发现,它们名称各异,五花八门,却又难得地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但随着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许多老街巷在地图上逐渐消失,令人惋惜。如今你还能喊得出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老街名吗?

  “这些街巷的历史故事,是早在三十多年前我还在市地名普查办公室担任秘书时走访收集的。当时我每到一个地方的居委会,都要召集80岁以上的老人在大榕树下开个座谈会。让他们讲述从祖辈那里听到的关于这个地方的故事,然后我就用笔记下来,差不多记录了几十本笔记本。”金文平表示,最初的记录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后来哪知慢慢形成了兴趣,进而希望能更加了解这些老街巷名称的由来、历史演变和散落在民间的传说故事。

  老街巷鉴证温州历史

  据悉,《温州老街巷掌故》共选录了100篇最为典型的老街巷的故事,配以数百幅反映不同时期的新老照片,展示温州市井的民居生活和文化迹象。而这背后,金文平所做的努力,远非如此。

  地名普查时不仅要了解地名的由来,还需要了解街巷的宽度、路面材质等具体信息。很多路都没有名字,都是以数字代替,如xx巷xx弄,因为没有历史由来,或者典故,仅作为过路通道。当时调查完城区的地名后,还下乡到农村去调查地名,各个村名的由来等。

  虽然借着地名普查的“东风”,走访过程顺利,但因为所有的故事都来自年长的居民的口述,而作为需要录入《地名志》的信息,所有的信息都需要真实准确,所以严谨的金文平一段时间更是成为图书馆的常客,翻阅文献古籍资料与口述内容进行核对,再整合最后的确认信息。如今这些都成为了鉴证温州历史的宝贵的资料。

  古时街巷取名有历史色彩

  很多人好奇,古代的街巷名字和“新诞生”的道路名字很不同,那以前的取名方法是不是和现在也有什么不同?

  金文平告诉记者,北宋时期,温州有官方取名形成的三十六坊,保留到现在的“墨池坊”“康乐坊”等以“坊”为名的基本都是那时留下来的。金文平说:“那时根据所在地的历史典故而取的名字。后来清朝大变革形成了路街巷的形式,很多地名重新起名,温州城区大体规划也是基本延续了那时的规划。”

  如今看来,许多地名都带有历史色彩,例如五马街,北宋时叫“五马坊”,后清朝时改名为“五马街”,文化大革命时期更名为颇具时代特色的“红卫路”,到后来又恢复为“五马街”。

  现在取名先观现状再看历史

  而现在取地名基本都是以这个地方曾经是做什么的,或是这条街上有什么地标性建筑、企事业单位等作为取名依据,比如“学院路”“航标路”等。若是没有这些建筑,则是以让人们好记、接地气为原则来取名。像现在很多城区里老街巷都已经拆迁,改建为高楼大厦,则在此基础上建造的大厦很多都以过去的地名来命名,比如“珠冠大厦”“大士门大厦”等,为的是让人们不要遗忘过去这里曾是什么地方。

   -满是趣味的温州老地名

  温州街、路、巷、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其路名历史悠久,含义颇有趣味。现举几例以飨读者。

  有吃的:人参巷、汤圆巷、卖糖巷。

  有穿的:纱帽河、军装局、蒲鞋市。

  有住的:八仙楼、白楼、古厢巷。

  有用的:打铁巷、打银巷、金锁匙巷。

  有供浏览娱乐的:乘凉桥、瓜棚下、游嬉巷。

  有以花卉命名的:春花巷、杏花堂、荷花路。

  有以树木得名的:七枫巷、杨柳巷、九柏园头。

  有取之人物的:状元巷、将军桥、烈士路。

  有来自动物的:马鞍池、鸡鸣岭、飞鹏巷。

  有甚至出在人体部位的:

  头梳脑、手肘头巷。

  还有更多的来自吉祥之兆的:

  庆年坊、来福门、高盈里、世美巷、万寿巷。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范晨

  通讯员朱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