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境外诈骗窝点神秘面纱:住别墅跟坐牢没区别

2017-06-15 16:21

  图为接受审讯的张勇(化名) 记者王诚/摄

  图为接受审讯的吴刚(化名) 记者黄攀/摄

  温州网讯 成为一名骗子要经过怎样的培训?接到同行电话他会怎么做?骗子的收入有多高?日前,记者走进市公安局看守所及瓯海公安分局看守所,采访“2·20”温州特大通讯网络诈骗案部分嫌疑人,揭开境外诈骗窝点的神秘面纱。

  入职门槛

  岗前培训一周,新老搭配演练欺诈术

  1991年出生的张勇(化名)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头还有六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初中毕业后,张勇就离开湖北老家外出打工,在温州待过五六年。当时的他一定想不到,后来会以嫌疑人的身份再次来到温州。

  没有一技之长,张勇在温州几家鞋厂陆陆续续干了几年,“工资只有2000块左右,根本不够花。”2015年10月,一名小学同学找到他,邀他一起去柬埔寨打工,声称“来钱快”。

  “我也没仔细问他,就按他说的给了护照。”张勇自称起初并不知道去柬埔寨做什么,到了柬埔寨以后,手机、证件都被老板收走,“身边没有钱,只能先打工赚钱。”

  29岁的吴刚(化名)是江苏昆山人,原本家境殷实。因赌博欠下的高利贷,毁了他的家。面临债主的威逼,网络上一则“海外打工,月薪过万”的小广告让他大喜过望。两年前,他同妻子离婚,抛下女儿去了肯尼亚“务工”兼躲债。

  成为一名骗子的门槛不高,会普通话,口齿伶俐即可。起初一周,“新人”会拿到一份“剧本”,一同接受培训。“剧本模拟和受骗人的各种对话,只有几页纸,最终都是要把‘客户’引导到二线的‘办案民警’、三线的‘检察官’那里,让他转账。”吴刚说,他们必须背下剧本的内容,主要是声称对方涉嫌洗钱、贩毒等案件,要求配合调查,直至一步步落入团伙设下的圈套。为了确保培训效果,还会有老手同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对练诈骗技巧。

  月薪过万对老手而言并不难。“一线保底工资6000元左右,还有6个点的分成。”张勇说,他在两个月后便升至二线,扮演经办案件的民警,他前后去了柬埔寨三次,一共赚了五六万元。

  吴刚的底薪达到了8000元,最多时月入两万元,“做得特别好的,听说月薪一二十万也有。”

  窝点生活

  看似住进别墅,其实跟坐牢没区别

  在吴刚看来,窝点的生活同坐牢没有什么区别,“一样不自由,还很辛苦。”无论在肯尼亚还是在柬埔寨,诈骗窝点的作息一律按照北京时间进行。

  上午7时30分,统一起床吃饭,8时开始打电话。中午12时许有半小时的午饭时间,随后继续工作到下午5时。晚饭后,还有“夜学”时间。

  “老板会把一天的成果总结一下,对成绩较差的提出警告。”吴刚说,会上大家被要求交流经验心得,落后分子还会被罚背剧本。

  因为签证限制,他们在境外一般只能待3个月。“3个月里,每天都要工作,除非生病了才可以休息一下。”吴刚说,去了境外几次,他几乎没有出过门,“只有一次假装肚子疼,老板才让司机看着我,带我去了一次医院。”

  管理严苛

  挂断“客户”电话,被老板大骂一顿

  窝点的台湾籍老板为人苛刻,呵斥员工是家常便饭。“有次我挂掉了一个老人的电话,我看他年纪太大了,说话都说不清楚。”张勇说,窝点规定不能主动挂断“客户”电话,他为此被老板大骂了一通,“其实是看他年纪太大了,有一点不忍心,干脆就挂了。”

  检查电话录音也是老板们的一项基本工作。打电话不积极,讲错话放跑了大鱼,都有可能招致一顿训斥。

  此外,为了方便管理,窝点一般设在独栋别墅内。“一楼是一线的,二线在二楼,三线在三楼,未经允许不能随便去其他楼层。”张勇说,住宿条件也较差,几个人一间宿舍,甚至一群人睡大通铺。

  同行来电

  不会急着揭穿,听听对方到底怎么行骗

  广撒网的行骗模式,让骗子也不胜其扰。面对同行来电,张勇和吴刚说,有时间会听听,看看对方是怎么骗的。

  落网前不久,张勇接到过一个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我想看看他们的剧本是怎样的,对方的话术高不高明,就和那‘警官’聊了两个小时。”张勇最后发现,其实剧本都差不多,最终目的都是想方设法让你去转钱,便挂掉了电话。

  “工作中有时候也会遇到行家,我们猜是同行或者熟知该行业的警察。”吴刚说,这时候他就会明说,告诫对方“差不多就得了,别浪费大家时间”。

  丰富的行骗经历,让他们对通讯诈骗的危害有了更多了解。“就算是老师、公务员,被骗的也有不少,我们窝点有人还把一个派出所的民警给骗了。”张勇说,回到老家时,他偶尔也会装作无意的样子提醒亲友注意防范电话里的骗子,“我和父母说,陌生电话不要接,有公安找你都不要相信。”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谢树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