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首诊、精准转诊 这样的“家庭医生” 你期待吗

2017-05-18 07:05

  管朝勇医生在看诊。杨鹏摄

  温州网讯 5月19日是世界家庭医生日。记者昨日从市卫计委获悉,自2015年我市推行社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以来,152万群众已和责任医生签订协议,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有3.7万余人已缴纳签约服务自费部分费用,开始享受“家庭医生”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硬件的提升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近五年来,我市基层门急诊人次逐年上升,2016年增长率达6.46%。

  门急诊人次连续五年增长

  基层医院不再“门可罗雀”

  十年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没资金、没医生、没场所,市莲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淑芬打趣说:“简直是‘一穷二白’”。如今,莲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医疗用房1000平方米,全科医生8名且全部本科毕业。近年来,中心陆续引入彩色B超等设备,检验项目全部开展,去年还特别设置了责任医生工作室,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

  记者了解到,2009年起,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自收自支转为公益事业单位,正式实行机构定性、人员定编。我市相继投入建设资金超20亿元,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在业务用房、设备配备和人员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我市已形成二十分钟医疗服务圈,具备提供基层首诊和公共卫生服务等各项能力。据市卫计委基妇处处长张银樊介绍,去年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种类大幅增长,服务模式的内容不断拓展延伸。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基层医生的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市民走进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诊。2016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有正高10人、副高97。2012年以来,基层门急诊人次连续五年增长,2016年突破3795万人次,增幅达6.46%。

  一名社区医生年接诊近2万人次

  “健康守门人”作用日益凸显

  以前的社区医院,几乎是“门可罗雀”,如今却早已是“人满为患”。为了更好的服务市民,社区医院看诊时间从上午8点持续到晚上8点,社区医生每天坐诊足足12小时。

  在黎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管朝勇,深受街道居民的信任,常常一天接诊人次超100,有时晚上8点也下不了班。

  昨天,记者来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朝勇刚在附近的养老机构做完义诊。中心主任黄巧容告诉记者,管医生每周坐诊3-4天,休息时他就上门为群众提供签约服务,周边社区的居民不管大病小病,总是要先给管朝勇看一看。去年,管朝勇年接诊量近2万人次,接诊量几乎超过不少大医院的专家。

  现在,管朝勇签约服务对象有148人,在他看来,普通的常见病都可以在社区得到治疗,只有重症和疑难杂症,需要上转到上级医院。

  事实上,社区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在日益凸显。据统计,2016年,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为53.46%,较2015年上升0.3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93个百分点。

  到2020年签约服务覆盖率50%

  “家庭医生”全覆盖还有多远?

  在许多市民看来,家庭医生是能够提供上门服务的医生。对此,张银樊表示,家庭医生并不等于“上门医生”,更不是“私人医生”,而是指具有医学知识的综合人才在社区为居民提供全程、连续、一体化的服务。“家庭医生具备两个特点,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提供服务,服务的内容不仅仅是诊疗,还包括家庭健康管理。”因此,社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事实上就是提供“家庭医生”服务。

  2015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到2017年,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到2020年,全市规范签约服务覆盖一半人口。

  “家庭医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还要等多久?

  张银樊说,目前我市“家庭医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从“家庭医生”概念的提出到模式成熟,经历数十年时间。温州目前已经提出了概念,出台了《签约服务规范》、《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下一步群众就医观念的转变、医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基层诊疗模式的改变是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规范化的“家庭医生”,可以为群众提供哪些服务?

  张银樊指出,“家庭医生”,应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对大病、重症要及时识别,精准转诊。显然,这么多的服务内容,不是一名全科医生可以做到的。“家庭医生还应该是组团式服务。”张银樊解释,团队由一名全科医生、一名公共卫生医生和一名护士组成,为签约人群提供诊疗、健康教育、慢病随访等个性化的服务。

  2018年起,我市首批通过“5+3”即五年临床和三年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将走上工作岗位,为社区居民服务,这将为充实基层人才队伍、规范化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提供更强保障。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孙余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