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车在五马步行街骑行。刘伟摄
温州网讯 市区五马街商圈,是温州最繁华热闹的路段之一。然而五马街上乞讨者“安营扎寨”,街口非法“摩的”三五结对,电瓶车、摩托车在这条步行街上呼啸而过……
日前,记者和市民监督团代表一起“五马街上看文明”,找出一个个“疤点”,追问今后城市精细化管理要如何下功夫。
乱象一 街头乞丐“安营扎寨”
五马街口麦当劳甜品站前,有一块小小的角落,如今被一些乞讨者占据,成了他们临时的“家”。
早上10点45分,记者看到,已经有2名乞讨者“瞄上”了这里,但是这个角落的最佳位置,已被一个50来岁、衣衫褴褛的男子占据,因此他们只能在旁边找了位置“候补”,拿出纸板盒,摆出乞讨的阵仗。
为了牢牢占据这块最佳乞讨位置,那名男子不仅在地上铺了棉被,还将拾荒得来的一捆捆旧纸板堆放在棉被旁。“宣誓主权”后,他心安理得地半躺在被窝里,前面放着一块纸板,希望好心路人经过时能慷慨解囊。
市民监督团陈克度:这个乞讨者在这里“安营扎寨”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极大地损害了城市形象。一方面,可以看出我们在救助方面仍有欠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足。希望有关管理部门能尽快拿出有效措施,加强管理,给老百姓一个说法。
乱象二 非法摩的公开载客
根据市民监督团的举报,记者果然在五马街口发现了非法“摩的”的身影。他们不再藏着、躲着,而是明目张胆地聚集在五马街路口,数量有七八辆,据说晚上会更多。每个摩的师傅都坐在自己的电瓶车上等待路人问价,只要价格谈得拢,摩的立马开足马力走人。
记者向其中一辆“摩的”问价:“师傅,老西站去不去,多少钱?”
“你给7块钱吧。”他很快报价。见记者转头要走,“摩的”师傅急了,赶紧改口:“5块钱行不行?”
记者还是佯装价格太高,不中意。旁边另一位“摩的”也凑了过来,问记者愿意出多少。
市民监督团王美凤:这个乱象凸显了我们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不足。温州自从取缔“四小车”以后,公交、社区巴士等便民交通也要跟上,这样黑“摩的”自然就没有了市场。此外,运管和交警部门也不能对黑“摩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一下松一下的管理效果并不佳。
乱象三 电瓶车横行步行街
站在市区五马步行街内,记者做了一个小小的测算。仅5分钟内,就有10多辆自行车和电瓶车从记者眼前骑行而过,其中有快递小哥,还有不少普通市民,甚至包括两鬓斑白的老人。
上午11点,五马步行街上行人开始增多,但飞驰而过的电瓶车车速不减。为了争分夺秒送货,一名“达达”跑腿的小哥在五马街上玩起了“杂技”,电瓶车左闪右躲。还有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将公共自行车骑进步行街,一边悠哉地看着两边商店的促销广告,一边使劲按车铃提醒路人躲避车子。
最可怕的是一名小伙子,电瓶车后还带着同伴,车速飞快,呼啸而过,一点都不把“步行街”三个字放在眼里。
市民监督团陈琼:步行街人流量大,管理部门怎么能任凭这样的行为发生呢?这说明五马步行街管理松散,“步行街”三字名不副实。这样的行为,给五马街抹黑,步行街管理单位早该出来管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