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警惕这些“节日病”找上门!

2025-02-02 10:20

  过年期间,急性肠胃炎、胃食管反流、急性胆囊炎、急性酒精中毒等患者明显增多。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周晟昂提醒大家,享受节日喜庆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些“节日病”,出现以下病症建议尽早就诊。

  急性肠胃炎

  由于饮食不当,如摄入生冷硬或不洁食品,过量饮食刺激性食物等,造成胃肠功能被严重削弱,从而引起胃肠道黏膜急性炎症性改变。通常表现为急性腹泻、恶心、呕吐、腹痛、伴或不伴发热等。

  医生表示,该病发病较急,轻者通过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同时口服葡萄糖或冲兑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尽可能减轻胃肠道压力和刺激;或者通过药物治疗等往往都能得到缓解。

  但需警惕以下情况:持续腹痛超过2小时,呕吐超过1天以上,排脓血便,体温超过38.5℃,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排尿次数减少或尿液颜色加深等脱水征象,则应及时就医。

  胃食管反流

  由于不良饮食习惯、肥胖、吸烟、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造成食管括约肌功能减弱或胃排空延迟,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不适。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吞咽困难或吞咽痛、慢性咽喉不适、夜间症状加重等。

  医生建议,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饱,少食多餐,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远离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品,减少摄入咖啡、浓茶、巧克力和过酸的食物;调整体位,睡觉时将床头抬高10—20厘米,减少夜间反流;戒烟戒酒,烟酒会降低食管括约肌张力,加重反流。若出现持续或严重胸痛、频繁呕吐或伴有呕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或体重明显减轻,反流症状长期存在等征象,则应及时就医。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管梗阻(多为胆结石)引发,导致胆囊内胆汁淤积和细菌感染,引起胆囊壁急性炎症反应。少数情况下,可能与其他疾病如肿瘤、外伤或糖尿病等相关。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多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伴或不伴发热、恶心呕吐、黄疸(少数患者)、右上腹压痛等。

  医生建议,调整饮食习惯,低脂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可适当服用解痉药物。但若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持续或加重的右上腹疼痛;高热伴寒战,体温超过39℃;黄疸加重或尿液颜色加深;恶心呕吐严重,难以进食或饮水;精神萎靡、血压下降等脓毒症表现。

  急性胰腺炎

  因胆道疾病、大量饮酒、高脂血症等,造成胰酶异常激活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多为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常在进食油腻食物或饮酒后发作,伴或不伴恶心呕吐、发热、腹胀等。

  医生表示,急性期必须就医,暂时禁食以减少胰腺刺激,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予解痉止痛药来缓解剧烈腹痛。若伴有感染可能,需使用抗生素治疗;若存在胆结石或胰腺坏死感染,可能需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或手术干预。急性胰腺炎可能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切勿延误病情。

  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酒精,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导致酒精在血液中快速积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轻度中毒表现为多语、情绪高涨、判断力下降、动作不协调、注意力减退、面红耳热、心率加快等;中度中毒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言语含糊、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头晕等;重度中毒表现为昏迷或深度嗜睡,呼吸变慢、不规律,低体温、皮肤湿冷,严重者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医生表示,轻度中毒要多休息,远离危险环境,避免跌倒等意外;饮水,补充水分,帮助代谢酒精;注意保暖,避免低温环境。中重度中毒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引起窒息,必要时将患者侧卧;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如出现昏迷或呼吸变慢,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中重度酒精中毒禁止催吐,可能引发窒息或误吸,也勿强行喂食或喝水,昏迷患者可能因吞咽反射减弱导致窒息。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昏迷不醒、呼唤无反应;呼吸困难、间断或暂停;呕吐不止、伴随呕血;面色苍白或发绀;低体温、四肢冰凉。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指由消化道病变引起的血液流失。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十二指肠)和下消化道出血(空肠以下)。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鲜血便或隐性出血,可伴有腹痛、恶心、头晕、乏力等。

  医生表示,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紧急状况,必须尽早就医。禁食禁水,防止进一步刺激消化道;观察排泄物,注意呕血、便血的颜色和量,有助于判断出血部位和程度;避免过量摄入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控制辛辣、油腻食物摄入,预防胃溃疡;积极治疗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高危疾病,降低出血风险。

  异物卡喉

  异物卡喉是指异物滞留于喉咙或气管内,导致局部刺激或梗阻,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喉部异物感甚至窒息。常见于进食不当、吞咽过快或儿童误吞小物品。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咳嗽、气促,喉部或胸部有异物感,嘴唇或面部发绀,无法正常说话或呼吸。

  医生强调,一旦发现异物卡喉,应立即停止进食,尽量减少吞咽动作,可做咳痰的动作,尝试将异物咳出来。对于意识清楚的成人或儿童,可以实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站在患者背后,一只手握拳放在患者肚脐上两横指的位置,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对于1岁以下婴幼儿,可采用背部拍击联合胸部冲击法,将婴儿仰卧在前臂上,头部低于背部,轻拍背部5次,然后进行胸部冲击5次。

  如果异物无法通过上述方法取出,或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则应及时就医。

  欢度春节的同时,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过年期间高发的“节日病”,早了解、早预防、早远离!

  来源:健康浙江

  原标题:过年期间,警惕这些“节日病”找上门!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