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在楠溪江站排队检票 杨晨/摄
温州网讯 国庆节前,在杭州桐庐经营一家小型商超的朱千威,早早地买了杭温高铁票,准备回老家永嘉与父母一起吃个团圆饭。
“节假日都是店里最忙的时候,每次都很想抽空回来一趟,但开车差不多要4个小时,碰上堵车更糟心。”朱千威说,现在坐杭温高铁,1个半小时就能到温州北站,当天来回也不成问题!
9月6日,杭温高铁——温州市境内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通车,温州正式入列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
“时速350”拉近了杭温的时空距离,杭温同城已然成为现实。上月20日温州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借力用足杭温高铁开通“红利”。那么,拥抱“时速350”,温州如何在高速赛道上跑起来?
比拼文旅新活力
抓住城市核心竞争力,吸引全国游客
杭温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的文旅宣传比拼更为猛烈,相继推出凭高铁票免费游景点及享受住宿、美食等各类优惠活动。比如温州推出“坐高铁 游温州”文旅惠民季活动。
杭温高铁开通后的第一个小长假首日,由杭州西站发往横店、义乌、磐安、楠溪江等地的车票“一票难求”。从人气来看,沿线站点“冷热不均”,温州北站表现不错,但楠溪江日均发送旅客数量明显少于横店、浦江、磐安等站点。据铁路部门票务统计,横店站日均发送旅客4000余人次,磐安站日均发送旅客1100余人次,浦江站日均发送旅客1700余人次。
温州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全面提升温州旅游的竞争力、知名度、号召力,让“温州旅游”成为业界新势力和城市新品牌,加快建设高水平旅游强市,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
“杭温高铁让温州旅游业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加快,将会为温州带来长三角尤其是上海以及杭嘉湖的游客,形成‘快旅慢游’新格局。”温州大学旅游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金海峰说,借助杭温高铁、甬台温铁路,可以推进雁楠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让游客从雁荡山景区进,再由楠溪江景区出,反之亦可。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好的文旅产品规划,实现永嘉、乐清、鹿城、瓯海甚至洞头等地联动,推动旅游产业的全域化发展,让原来单一的“周末游”变成丰富的“深度游”,真正打响“大温州”的旅游品牌形象。
如何借力杭温高铁为楠溪江乃至整个温州引来“流量”?金海峰认为,楠溪江景色秀美,能让人慢下来、静下来,体验休闲。现阶段,楠溪江站也正努力打造温州北部旅游集散地,可以尝试在打造传统交通接驳组织的基础上,加入网红出行方式的元素。其举例说,可以在景区内开辟“咖啡”巴士,或者开通水陆两栖巴士,在中途设一段入水,“新的网红交通方式,将有利于在杭温高铁沿线各个景点的文旅宣传实现突围。要抓住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全国游客。”
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张磊提交了一份《关于做好温州旅游经济的建议》。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张磊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在他看来,一些外地的景观都不及雁荡山、楠溪江等有特色,但对方宣传做得很好,客流量也很大,“以前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旅游产业是要做全国游客的‘生意’,我们要利用好媒体的宣传力量,策划制造一些‘爆点’。”
解锁产业新动能
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
杭温高铁沿线城市也纷纷“出招”,抢抓高铁“红利”,提速转化为产业的新动能。
对于温州而言,围绕高铁新城带来的基建和产业投资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以温州北站站东综合楼项目为例,这是温商回归项目之一,总投资约10亿元,计划打造集零售、餐饮、住宿、商务金融、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它将有助于将温州北站打造为一座功能更齐全的城市门户车站。”温州北站高铁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扬帆说。
高铁解锁通勤新速度,也将推动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成立于2019年的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汇聚了一批杭温“双城记”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院长叶志镇也是其中之一。
叶志镇认为,要在温州错位发展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双碳材料等新材料,与杭州宁波等地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新材料产业是浙江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七大万亿产业之一。温州将新材料作为万亿新兴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基本形成以先进高分子材料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温州的政策决心大,企业竞争力强,创新资源集聚,发展势头好,这是温州新材料产业的底气与优势。”
日前,温州市工科研孵化器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智能汽车融合创新中心达成初步意向。接下来,双方有望在车联网产业规划、科技项目、技术领域等建立一系列合作。
这家企业成立于2024年5月,属于中国?永嘉车联网孵化基地的运营方。“便捷的交通,能让我们更好地‘融杭接沪’。未来三年,我们有信心创成省级孵化集体这一目标!”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家企业孵化机构,日常业务会涉及不少与杭州、上海等地企业的业务技术交流,“专家来永嘉给我们做技术指导或学术讨论,有了这条高铁,时间缩短了,出了温州北站,5分钟内就能到我们公司。”
“这是温州高质量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市人大代表、帝杰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国勇认为,杭温高铁带来的“红利”是双向的,温州要牢牢把握住这次机会,加快推进温州数字经济发展。
释放人才新引力
营造更加尊重人才并且公平、宽松的人才环境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龙集团”)是一家致力于工业软件和智能教育产品开发与服务的创新型高技术企业。
“作为一家科创引领型的企业,我们对高端科研技术人才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很多岗位招聘都覆盖本硕博全部学历层次。”亚龙集团党支部书记、行政人事部经理张国志坦言,交通区位条件曾一度是制约企业人才引进的重要短板,尤其是去高校招聘,不少毕业生一看到企业地址不在温州主城区,直接就不谈了。“为此,我们要在杭州、上海等地设立科技飞地,用以解决教育装备贸易国际化、配套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人才问题,但这也增加了企业成本。”
9月6日,张国志受邀参加了杭温高铁开通仪式,现场体验了“1小时交通圈”的通达性,“杭温高铁给我们带来更足的底气!今年,我们还引进了国千人才。现在无论是邀请客商来参观,还是招引外地优秀人才,我们会更从容。”
便利的交通是招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建好人才“软环境”。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重振制造业雄风”,推动温州传统支柱和新兴主导“5+5”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上下游产业逐渐完善,制造业人才来温州创业可以迅速融入当地生态。与此同时,为招揽人才,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人才新政40条、高校毕业生“510”计划等,并不断迭代升级,以及围绕人才住房租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发布人才友好型城市“十件实事”,为各类人才送上暖心“礼包”。
温州市第六届首席技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授谷志阳说,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最终得到人才,要看如何抓住对方的心,创造出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例如大家关心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子女教育等,“同样的岗位工作,如果上海、杭州的薪酬待遇要高于温州或者差不多,那温州如何留住人才、招引人才?还是得靠软环境。”
赵先生是我市一家金属材料研发生产型企业的负责人。他深知技术性人才对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他拿出最大诚意用高薪、专车接送等措施千方百计地招揽人才,同时还与上海、杭州当地的高校合作建设技术飞地。但即便如此,他仍面临人才难招、留不住的难题,“人才是有集聚效应的。在上海、杭州等地,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可以快速地实现信息交流、项目合作等,从而推动自己和团队的进步。这种天然的优势,不可能短暂的借助便捷的交通来弥补。”
温州商学院校长助理兼人力资源部部长夏卫东生活在杭州,于今年7月刚到温州就职,“在教职工招聘中,除薪酬待遇外,求职者普遍比较看重职业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
夏卫东认为,杭温高铁的开通,对促进各地的人才交流作用是双向的。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关键还是要营造一个更加尊重人才并且公平、宽松的人才环境,让人才看到长期发展的美好前景。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拥抱“时速350”! 温州如何在高速赛道上跑起来?
记者:陈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