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数字化改革,为产业、民生、农业等多领域服务?代表这样建言

温州网2021-10-14 08:06

  温州网讯 近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小涛主持召开全市数字化改革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坚持多跨协同、系统集成,把业务工作与数字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数据归集、共享、协同、开放、回流,做到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抓,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百姓民生,加快形成更多“硬核”成果,奋力交出数字化改革高分报表。

  如何推动数字化改革,为产业、民生、农业等多领域服务?本期《代表在线》栏目邀请四位市人大代表,听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市人大代表、民盟温州市委会委员 谢瑞霞

  布局公共超算中心 提升重大产业国际竞争力

  超算中心是算力基础设施平台。数据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温州不少企业、科研单位有使用超算平台需求,但因我市缺乏相应的超算公共服务平台,递交到国家超算中心进行运算任务时,需要排队等待短则两三天、长则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不利于我市高端制造产业发展。

  温州要招引高端制造业项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加速建设公共超算中心。为此,建议如下:

  1.布局超算中心于瓯江实验室核心区。超算中心需要恒温恒湿、供电稳定等环境条件,可与瓯江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以更好服务瓯江实验室建设,开展人工智能超算、5G等领域的研发,重点打造工业互联网计算、温州智慧城市建设等典型应用场景,为温州城市大脑项目提高算力支撑。

  2.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建设机制。由央企或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服务温州高端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的商业化超算中心, 政府在土地、供电、网络专线等要素资源方面给予支持。加强与上海国家超算中心、“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国际知名第三方软件公司等合作,建设超算温州分中心,为温州提供有力超算技术支撑。根据规模测算,项目总投资额预计在3亿元,每年运行费用在1500万元左右。

  3.通过温州超算中心集聚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芯片产业相关企业, 开展场景应用创新,激发市场需求,吸引高端科技人才落户,推动温州人才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温州数千亿级智能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4.实施“揭榜挂帅”的超算中心负责人选聘机制。面向全球开展温州超算中心负责人选聘活动,欢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团队、 带技术、带项目来温州建设超算中心和产业化应用,推动温州超算中心顺利实现市场化规范化运作。

  5.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将温州超算中心项目纳入我市新基建相关谋划,发挥其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支撑作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工信部、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或课题研究,获得相关政策支持。

  市人大代表、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陈兴良

  有效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 改变我市慢性病防控医疗模式

  大数据应用于疾病防控,有利于早期预防、中期治疗和后期管理。对此,我提五个建议:

  一是尽快统一本市各医院大数据信息的采集,组建统一的医疗大数据共享平台。可先从慢性病管理做起,制定慢性病大数据的统一标准,实行多渠道报送,单口径管理的大数据管理架构。在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健全包括慢性病在内的健康大数据保护等制度,为数据开放做好政策支持。

  二要将参与大数据建设的科技企业纳入政府采购招标范围,实行全程监控和管理,防止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参与平台建设,影响大数据采集的质量。

  三是强化基层健康大数据和慢性病管理大数据的建设,增加专项投入,支持协助中小医院推进医疗数据平台的建设。加强对可穿戴健康智能设备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应用支撑和运维技术保障,打破数据资源共享的技术壁垒,促进数据共享。

  四是加强大数据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转化。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实践,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多发慢性病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按照疾病种类,把全市各个综合性医院的患者数据进行收集和存储,尽快建立慢性病分析和处理平台,有效挖掘我市慢性病发病特点、规律和致病原因,发现各类慢性病危险因素,及时掌握疾病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有效防控疾病的目的。

  五是着眼于城市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提早谋划建设区域性的慢性病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平台。推进与兄弟省市健康医疗数据应用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市人大代表、永嘉县供电公司职工 邵若珍

  大力推进电力大数据应用

  目前我市的电力数据价值发挥存在瓶颈,用能数据未与温州经济指标关联,无法全面反映经济运行态势,同时电力数据与外部数据融合度不够,数据价值难以充分发挥。

  为更好地发挥电力大数据的作用,建议:1.基于现有的能效管控平台,构建统一的城市综合能效管控平台,融合水、电、气等多能信息数据,接入企业工商、税务等数据,发挥能源数据价值,推动城市能耗“双控”水平提升和清洁能源替代,助力温州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城市综合能效管理水平;同时提高对公共设施用能安全监控,精准、高效地实现用电安全监护,提高全社会用能安全水平。

  2.在电力复工指数的基础上,结合工商、税务等数据,构建包括电能数据在内的城市综合用能指数,及时客观反映温州经济社会运行趋势。

  3.建议加快市级统一充电桩管理平台建设,统一管理充电基础设施,兼顾区域配电设施容量、用户充电需求、土地资源利用,改变充电设施建设无序现状,加强充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和监测服务,支撑充电桩网络布局不断优化。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类主体建设的充电设施接入统一管理平台,探索引导居民个人充电桩接入并对外共享的业务新模式,提升充电桩使用效率,促进清洁能源消费。

  4.深化防汛抗台数据共享,在防汛抗台期间,加强电力数据与气象、水文、路况数据交互,快速反应停电时户数和停电范围,及时调拨应急人员和物资,支撑电力快速恢复,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温州市民提供坚实的电力供应。

  市人大代表 林武

  加快建设数字化“三农”和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

  目前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基本没有多少年轻人。农村劳动力少、老年化,农村产出少、城乡劳动力倒挂严重等情况,导致土地抛荒现象问题比较突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三农”数字化建设,让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势在必行。

  当前我市农业多因数制约了数字化农业的发展,模式过于落后,粗放型多集约型少。经营分散过于传统,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不均衡,农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各自为政,区域力量不集中,产品优势不明显,与市场需求、信息、渠道、发展等脱节。有品无牌附加值低,缺少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区域性品牌。政府决策和执行力之间缺乏上传下达的反馈机制,在遇到灾害、疫情等突发事件时,不能快速调动资源,及时响应处理等。

  我建议,我市需要改变老人种田后人吃粮的传统农业,尽早开启培育新农人,使用大数据农业高科技、数字化种粮的现代农业。

  1.基于大数据技术框架,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农业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建设新型的具有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管控与体检中心和优质农产品运营与销售中心。

  2.解决智慧化、数字化生产,联合营销打造区域性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价值,让农户们和各农业主体单位互利共赢。

  3.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建全产业链特色应用,带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门口就业,善政惠民。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如何推动数字化改革,为产业、民生、农业等多领域服务?布局公共超算中心,提升重大产业国际竞争力,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促进解决系列民生问题

  记者:何群芳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