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祥:点亮乡村孩子的才艺梦想

温州网2021-08-25 15:00

  “我想让山区的孩子成为飞出大山的金凤凰。”刘宝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39年来,刘宝祥扎根乡村学校,运营乡村学校少年宫,让乡村孩子拥有了自己的大舞台,被当地家长称为“温州版的张桂梅”。

  坚守乡村学校39年

  让乡村孩子在教育路上“一个都不少”

  80年代,在瓯海700米的高山上,岭雪小学承担着100余名学生的教育任务。学校仅有一位老校长和4位老师,刘宝祥便是这所小学的民办代课老师。

  交通极不方便、信息闭塞、设施简陋、教师紧缺,每周,刘宝祥要上25节复式班的课,教授语文、数学、体育、科学等课程。

  “想让山里的孩子成为飞出大山的金凤凰”——坚守乡村教师这份职业,让乡村孩子在教育路上一个都不少,是完成这个目标的第一步。

  每到新学期开学,刘宝祥都会仔细“检查”有没有失学的学生。发现情况,刘宝祥便会立即前往学生家中拜访、做思想工作。那时候,山区家庭普遍较为贫困,有的家庭子女多,对教育不重视,而“钱”始终是孩子难以上学的主要因素。当年,刘宝祥每个月只有28元工资,为了让孩子们能上学,他省吃俭用,为孩子们垫付学费、买书本、买作业本。

80年代的小学毕业照,刘宝祥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除了动员学生上学,每到开学初,刘宝祥还会与其他老师一起翻山越岭到6公里外的泽雅镇把书本和作业本“挑回”学校。学校设施简陋,经费又紧张,刘宝祥就自己动手修理学校破旧的厕所、校舍、课桌板凳……

  1994年,刘宝祥通过考试转为正式教师。同年5月,他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乡村教育梦想。

  随着村民相继搬出大山,泽雅不少小学相继撤并,刘宝祥来到泽雅一小。期间,虽有多次调离泽雅的机会,但每次他都选择留下来。“贫困山区更需要人才。让更多的‘小凤凰’飞出大山,这才算实现了我的入党初心。”自1982年成为岭雪小学民办代课老师,到现在任泽雅一小政教处主任,刘宝祥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已经39年。

  开办乡村学校少年宫10年

  让乡村孩子免费接受素质拓展教育

  泽雅一小现有在校生600多名,其中民工子弟学生约占1/3。到了暑假,家长普遍面临带娃的难题。刘宝祥说,“不仅家长有需求,孩子也有需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不仅要让乡村孩子能读好书,更要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

  2011年,泽雅一小创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从方案策划到项目落地,全部由刘宝祥负责。他还决定:无论是否该校学生,不限名额,不限籍贯,不收任何费用。

  一开始,该少年宫只开办绘画、剪纸等培训课。经过两年的摸索,2013年开始,该少年宫每年分春季、暑期、秋季,并采用“菜单式”报名管理模式,组建并开设以文学、艺术、体育、科学、非遗类活动为主的各类学生社团20多个。

刘宝祥在暑期乡村学校少年宫指导孩子

  刘宝祥算了一笔经济账:按校外培训机构一期最少1000元培训费估算,每位学生每期参加一个培训班,一年三期,少年宫每年可为每位学生家长节省至少3000元的教育成本。而每期参加人数在400人左右,这样算起来,10年可为家长节约1200多万元教育成本。

  开办少年宫,最难的是师资问题。办公资金有限,指导老师课时补贴极低,学校在偏远乡村,又是长年累月常态化开展,去哪里找专业的老师呢?刘宝祥动了脑筋,他发动本校有特长的老师,联系有一技之长的退休教师,寻求大学生志愿者力量……

  此外,在安全问题上,刘宝祥每期举办开班典礼,邀请家长到会,多次强调安全问题,让家长尽量接送孩子,同时签订安全责任书;管理上,刘宝祥主动请缨,进行日常值班;暑期结束,评选优秀学员进行表彰鼓励……就这样,刘宝祥一步步走出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发展之路。今年,乡村学校少年宫暑期班共开设了小提琴、电子琴、篆刻、篮球、跆拳道、围棋等19个学生社团,398名学生参与,非本校学校37名。

乡村学校少年宫古筝课程

  “暑期社团没有限制名额和条件,只要愿意来参与,我们都欢迎。”刘宝祥说,“希望他们跟城里的孩子一样,每天都有歌声、琴声、欢笑声。”

  2020年暑期,为了让孩子不受疫情影响,刘宝祥采用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上海学校少年宫活动联盟——东方少年宫的网站,让学生观看网课视频并动手操作;线下则安排了小提琴、电子琴、剪纸、篆刻等10个社团,严格按照学校疫情防控措施管理实施。“让孩子受益是我们坚持开展培训的目的。”刘宝祥说道。

  点亮乡村孩子的才艺梦想

  让乡村孩子拥有了自己的大舞台

  负责政教处工作、维护校园安全、组织乡村学校少年宫培训……在同事陈静眼中,刘宝祥一年365天有300天扑在学校,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献给了学校和孩子。泽雅一小的校长潘显芬也常常赞叹,“刘老师是用心做教育,用爱育孩子。”

乡村学校少年宫书法课程

  乡村学校少年宫不仅点亮了乡村孩子的才艺梦想,也让他们拥有了另一方舞台。学生陈睿妍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学习了篆刻、排球、画画、剪纸等课程;学生林语涵坚持在小提琴社团培训,今年被瓯海区公立艺术学校特长生提前录取;学生叶佳怡搬家到郭溪街道塘下社区,连续5年的暑期和双休日,都带着表妹乘公交车到学校参加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社团活动;2015届毕业生徐佩然在校时坚持学习绘画和毛笔,曾多次参加区艺术节绘画、毛笔比赛,高中时还荣获浙江省艺术节毛笔书法比赛一等奖……这几年,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童谣、歌唱、舞蹈等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区级奖。

学校墙上随处可见社团学生作品展示

  而泽雅一小乡村学校少年宫则连续6年荣获瓯海区少年宫建设考核一等奖,并被评为温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阵地,以及瓯海区“春泥计划”优秀团队等。

  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温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瓯海区“贫困地区优秀教师”、瓯海区先进教师……一个个荣誉,见证了乡村教师刘宝祥的坚守、耕耘和奉献,他被当地家长亲切地称为“温州版的张桂梅”。

向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