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织造,看萧江塑包百亿产业创新的力量

2018-09-19 15:26

  温州网9月19日讯(通讯员 平萱)空中看萧江镇,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城区簇拥着桔坡山,格外醒目,高高耸立在山顶的鼓楼与奔腾的鳌江相对,闻鼓而听涛,颇具渊源的人文传说使它成为萧江文化的载体,它因此也见证着萧江人对创造幸福生活的期待、记录着萧江塑包产业创新发展的历程。

  创业:图存求变点燃激情

  1978年夏初,当地村民毛传臻出差到江苏南通,在当地菜市场,他第一次见到了菜贩们用来盛装毛豆的白色编织袋,这让毛传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织出塑编袋子的想法油然萌生。很快,他找到了当地的塑料厂,花6元钱买了3条编织袋带回平阳,萧江和塑编40年的渊源由此开启。

  回村后,毛传臻组织了10位村民,每个人出资100元,购置木料,请木匠制作了10台手拉木机,又从福州购买了塑料编丝500公斤。设备完工,原料到位后,村民们又从苍南宜山请来织布机修理师傅,经过四天的调试,成功织造出了第一条编织袋。

  当年8月,平阳县首家村办企业——萧江青龙塑料编织厂诞生,开启了第一代手工编织生产作业。很快,其他塑编厂应运而生,整个村庄都开始兴办企业,这一年,萧江工业总产值121.3万元,1984年达到4873万元,而到1999年达到18.86亿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5亿元。如今,塑编产业已经成为平阳县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规上企业73家,工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这是个多么惊心动魄的数字啊!

  如今在萧江毛家处的塑编馆里,依次陈列着第一代木头打造的塑编袋织机,到第二代圆织机生产线,再到第三代全自动设备,40年更迭,机器换了几轮,产品更换了几代,一路见证着萧江镇荣获“中国塑料编织城”、“中国塑料编织第一镇”、“中国塑编之都”、“中国纺织材料包装名镇”的辉煌历程。从1978年创业之初小规模的手拉木织机家庭作坊式生产,到1985年被半自动铁轮机,再到四梭、六梭全自动圆织机替代,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完成第一次质的飞跃。从1990年股份合作企业出现,一批塑编企业生产集团和有限公司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完成第二次飞跃。从1995年现代科技的应用,呈现产业链拉长、规模扩大、产值增加的快速发展态势,完成了第三次飞跃。

  进入新世纪,依托庞大的产业集聚优势,塑编包装企业持续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由半成品向成品生产转轨,为了破解高耗能、高用工、低利润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企业间组建了以标准联盟、采购联盟、研发联盟、财务联盟、销售联盟为主要模式的产业联盟,萧江塑编产业开始走上集团化、规模化、高新化发展之路。

  目前,萧江镇有塑包企业300余家,其中从事塑编生产的200余家、无纺布包装的20余家、棉纱6家、纸包装60余家、软包装50余家。经销点遍布全国2126个县(市、区),覆盖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75.8%。全镇塑包从业人员有近3万人,在外萧江人从事相关企业达1000多家,形成了区域经济的大产业大集群格局,成为全国最大的编织和非织造包装材料及制品生产集聚地。

  发展:进取求新经纬天下

  在萧江镇主城区永乐路入口,矗立着以萧字为原型的“诚信大鼎”,成为亮丽的萧江地标,距离这个巨型雕塑400米处,就是甬台温高速萧江出入口,彰显萧江镇诚迎八方、经纬天下的开放胸怀和创新意识。

  萧江人不会忘记,青龙塑料编织厂创办之初,毛传臻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赶到石家庄灵寿县,与一个厂家签下5000条编织袋供货合同,还拿回2000元定金,这是萧江塑编的第一笔业务、第一份合同。在创业者的眼里,合同和定金就是对自己技术和产品的信赖,从那以后,创业创新的理念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更加根深蒂固。

  事实上,萧江的塑编产业的发展史,一直就是产品和织造工具同步创新的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塑编产业机械化,当地许多设备都要从常州、烟台等地进口。遇到设备损坏、零件更换,都要跑到厂家去,非常不方便。创业者们体会最深,对本地制造更优的生产设备情有独钟,并获得成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当地生产的编织袋设备,从过去每小时数百公斤编织袋的生产量,上升到如今每小时10多吨,单位产量耗电量也显著减少,更加节能环保。从原始手拉木织机到半自动铁轮机,再到四梭、六梭全自动圆织机,萧江塑包产业机械设备就是这样在不断创新中更迭的。

  2017年6月7日,2名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外国客商,在浙江胜龙机械有限公司采购了5台塑编机械,这是本地厂家从生产塑料编织袋到制造出口设备的华丽转身,在它的背后,是源源不断技术创新的实力支撑。

  设备的更新换代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也助力产品精细化、差异化生产。从单一规格到系列规格,萧江制造的包装袋现已经广泛应用于水泥、化工、粮食、饲料等各大行业,而且适应市场变化,有眼光的企业已经瞄准开发无纺布、食品包装、集装袋等重点领域新材料上,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端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萧江塑包全行业已从简易编织加工发展为软包装、复合彩印、电雕制版、零配件、油墨、塑料包装机械设备等关联配套产业,建立了多个原料市场。

  跨越:转型求质激发动能

  备受人们喜爱的“鼓宝”是萧江的城市吉祥物,憨态十足的“鼓宝”传递着萧江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手上运行的塑编纹圆球引人注目,因为它代表圆织机,寓意中国塑编之都的萧江正积极打造中国时尚包装特色小镇,产品走向全球,显现了萧江发挥优势、做强做精产业的胆识。

  近年来,在平阳县委、县政府实施塑包产业转型提升行动中,一批萧江塑包企业引进国际先进塑编生产线,引领塑编、棉纱、非织造布等项目升级,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改善产业结构,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为产业转型升级、围绕“高质量发展”激发创新动能。

  鼓励企业主动技术改造降耗能,破解高耗能、高用工、低利润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启明新材料公司斥资3亿多元从德国引进2条生产线,生产的材料可用于食品袋、手机贴膜。一家塑编企业生产的大米包装袋,能将大米保质期从半年提高到两年。部分企业则为尿不湿、医疗器皿包装等产品提供原料。在温州国宏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排排整齐的六梭全自动圆织机高效运转,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能耗与原来相比下降约25%,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

  鼓励企业招才引智科技创新。国家高新企业温州辰邦塑业有限公司通过人才引进组建研发团队,独立研发出套、缝、切一体机设备,使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40%,该项成果目前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投产。

  早在2015年,温州汇川科技有限公司就组建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80平方米的场地内包括了技术部、综合办公室及试制测试车间,致力于在非织造布材料创新、制备工艺开发及提效降耗等技术上进行突破,并结合创意设计及先进印刷技术,实现产品向着功能化、精美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2017年该公司高新技术新产品累计实现收入6954.23万元,占公司总收入的85.8%,为公司发展带来了持续的动力。

  引导更多小微企业入驻小微园集聚发展,实现从传统塑编产业向“高新产业”迈步。萧江镇轻工产业小微园作为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市级示范轻工小微园、平阳县“负面清单”改革试点园区,通过整合集聚塑编上下游产业,承接建成区内的老企业老厂房,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土地空间制约、产业分散、转型升级难等问题。小微园规划用地约210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吸纳200多家企业入驻,年产值可达15亿元。截至目前,一期厂房已交付使用,25家企业签约入驻并全面投产。小微园内配备了园区食堂、商务办公、员工宿舍、生活超市、便民服务、银行等。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企业生产、产业配套、生活配套三位一体的新型时尚工业综合体。

  攻坚产业转型,加快制定实施萧江包装产业规划,在平台打造建设上求突破,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平台服务。抓好当前发展较好的无纺布、棉纱等产业的培育,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在产业培育提升上求突破。

  与此同时,萧江镇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开发附加值较高的食品包装袋、吨装袋、阀口袋和高档手提袋,以及行业急需的高速拉丝机、电磁加热、混料设备等,在机电一体化上取得突破,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骨干企业培育,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带动产业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建设实施中的萧江时尚包装特色小镇整合三大工业片区,实施连片发展,按照基础设施、居住、生产办公、服务配套四大模块组成综合体基本单元,创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型载体,构建起企业孵化、人才培育、研究开发、成果转化、配套服务五大平台,逐步实现萧江产业转型逐步加快、城镇品质再登台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稳步提升的愿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