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廊桥的老人董直机与世长辞 享年94岁

2018-04-19 23:23

  温州网4月19日讯(记者 温婉 通讯员 钟晓波)记者获悉,浙江省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董直机,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4月19日下午与世长辞,享年94岁。

  董直机,男,汉族,泰顺县罗阳镇岭北社区村尾村人,1925年11月9日出生,大木师傅,廊桥匠师。是浙江省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董直机师傅13岁起从艺大木师傅学习木工,28岁,主持建造岭北泰福桥,后来的几十年间从事过多种行业,主要以民间建筑营建为主。因其掌握编梁木拱廊桥营建手艺,2003年9月开始经媒体报道后,这位民间廊桥大师开始受到关注。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以及市县电视台的采访。董直机是泰顺岭北泰福桥、同乐廊桥、温州三垟湿地琼华廊桥的主(绳)墨师傅。

  2009年6月,文化部命名董直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本证书也成了董直机最为珍视的礼物。(翁卿仑摄)

  传奇人物董直机与廊桥结缘是在少年时期时光倒流80年,一个13岁的贪玩少年,独自一人翻山越岭走山间官道,去邻县走亲戚,被当地正在修建的一座廊桥所吸引,好奇地守候在木工师傅的身边,半个多月后,木工师傅们把他当成了传递工具的小帮手小徒弟,而他则将廊桥建造的技术全部熟记于心,那些日子里,他看到了建桥师傅们如何用木滑轮和架子,将一根根重达千斤的横梁架到半空中,如何让桥苗相互穿插着支撑起一座廊桥。

  正是这一次走亲戚,使他的人生从此与木工与廊桥结下不解之缘,但直到28岁这一年,董直机才真正结缘廊桥,被委以重任负责建造岭北上垟的泰福桥(石拱廊桥),一晃又60多年过去了,2003年,当时的泰顺文物工作者薛一泉(现为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非遗中心干部)等人在泰福廊桥考察时发现这座建于民国年间的廊桥主梁上,有“绳墨董直机”字样,当大家在岭北村尾村见到这位传奇人物时,董直机时年已79高龄。

  2004年建造同乐桥时的董直机师傅(薛一泉摄)

  2004年9月,一直想圆廊桥梦的董直机师傅着手同乐廊桥的建造,由于是泰顺建国后建造的第一座传统木拱廊桥,建造过程曲折,曾经遇到资金困难,然而在包括中国廊桥网网友在内的众多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2006年12月同乐桥完成“圆桥”仪式,此后,董直机广纳贤良,招收了包括曾家快等在内的多名高徒,2009年6月,文化部正式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董直机的名字赫然在目。2013年,董直机被县人民政府授予首届“廊桥之子十大杰出人物”。

  2006年同乐桥圆桥时的董直机师傅(翁卿仑摄)

  晚年的董直机老人因为年事已高,患有帕金森症,尽管他手脚不便,但是对一辈子结缘的廊桥,他始终不离不弃,日常生活里,他喜欢静静坐在他那间“泰顺编梁木拱桥纪念馆”里,沐浴着阳光,看着孙辈读书写字,与游客谈谈他的木拱廊桥。但是常年精心做木工活儿,他的双眼始终专注而炯炯有神,看着你说话时,喜欢爽朗地笑,他有说不完的故事。为了不让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术失传,董直机还带出了数位徒弟,斧头王曾家快就是他的高徒之一。作为当之无愧的廊桥大师,董直机他能以传统技艺建造廊桥,更是他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了下来。作为廊桥制造者和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他的人生是传奇的一生。

  董直机用70多年的守望,营造了数座梦中的廊桥:

  泰福桥

  泰福桥,又叫坑口桥,位于岭北上洋村,系石拱木廊桥,全长27.01米,跨径11米,桥面宽4.10米,拱高5米,桥面高5.8米,桥屋高4.76米。始建于民国年间,绳墨为董直机师傅。(大笨钟摄)

  同乐桥

  同乐廊桥从2004年9月开始兴建,2005年4月建成,2006年12月17日按照泰顺民间风俗正式圆桥。全长36米的同乐木拱廊桥,桥宽5.8米,总高度为14米,当时造价为40多万元。同乐廊桥运用传统工艺,109条木梁衔接处,没有用一枚铁钉。廊桥桥梁的架设也完全按照民间传统修建技术,为今后编梁木拱廊桥营造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大笨钟摄)

  琼华廊桥

  2008年由董直机师傅主墨建造,建造过程基本按照传统工序进行,不用一根铁钉,全用木榫结构。位于温州著名的三垟湿地公园,是该公园的“十景”之一,总长26.6米,跨度23.4米,桥身高9.96米,宽7.8米,是连接沙河村和丹东村的通道,更是一座景观桥。(大笨钟摄)

  董老一路走好!

分享到: